[发明专利]清漂船船艏区初步破碎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6169.8 | 申请日: | 202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9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路卫兵;郭棉明;杨光;黄俊;钱晓慧;简铁柱;李源;唐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船 初步 破碎 装置 方法 | ||
一种清漂船船艏区初步破碎装置及方法,通过将打捞输送带和排料输送带的其中一端分别设置于机座的上下部,扭转轴与机座两侧配合,马达与扭转轴和扭力臂连接,马达的输出端设置扭力控制器,调节缸与扭力臂连接,位于机座内的两个扭转轴上设置多个相互交错布设的撕劈刀与刀框对应,通过漂浮物经打捞输送带输送至机座内,由撕劈刀采用旋转转移、剪切、撕扯或劈砍破碎细化后从排料输送带排走,适应对多种类型的漂浮物进行破碎。本发明克服了原坝前漂浮物清理效率低,适应性不好,容易造成储存过量或卡滞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适应对多种类型的漂浮物进行破碎,不易堵塞,破碎效率高,避免输送线存储过量导致清漂中途停机和卡滞,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漂破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清漂船船艏区初步破碎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为清理坝前及河道的漂浮物设计的清漂船及清漂装置对打捞上船的漂浮物处理有两种方式,方式一,将收集到的漂浮物放置船舱,等清漂船靠岸后再做处理;方式二,将收集到的漂浮物,转运至接驳船舶上,带接驳船舶满载后,由接驳船舶返回岸边处理漂浮物。但由于坝前及河道漂浮物种类繁杂,不仅重量大,由于大量树枝、树干类漂浮物的存在,其体积也相对较大,打捞上船的漂浮物的比重较小。这样无论是方式一还是方式二,其船舱或接驳船舶的容积有限,这样实际运输的漂浮物就很少,需要多次靠岸清理,工作效率低。另外,遇到大型、长型类漂浮物,如树墩、树干等,由于体积大、长度长,其在船上存储或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存储线或输送线的卡滞,导致较长时间的停机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漂船船艏区初步破碎装置及方法,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将打捞输送带和排料输送带的其中一端分别设置于机座的上下部,扭转轴与机座两侧配合,马达与扭转轴和扭力臂连接,马达的输出端设置扭力控制器,调节缸与扭力臂连接,位于机座内的两个扭转轴上设置多个相互交错布设的撕劈刀与刀座上的刀框对应,漂浮物经打捞输送带输送至机座内,由撕劈刀采用旋转转移、剪切、撕扯或劈砍破碎细化后从排料输送带排走,适应对多种类型的漂浮物进行破碎,不易堵塞,破碎效率高,避免输送线存储过量导致清漂中途停机和卡滞,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漂船船艏区初步破碎装置,它包括机座、驱动机构、刀座和撕劈刀;所述驱动机构的扭转轴两端与机座两侧配合,刀座位于机座内固定,多个撕劈刀沿扭转轴轴向相互间隔错位布设;两个驱动机构的扭转轴相互并列,其中一个扭转轴上的撕劈刀与另一个扭转轴上的撕劈刀相互交错。
所述机座为上下两侧开口的中空框体,位于两端头设置支撑柱。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马达连接的扭转轴和扭力臂,扭力臂的另一端与机座的支撑柱连接。
所述扭力臂与调节缸的伸缩端销轴配合,机座上的耳座与扭力臂铰接,扭转轴两端与机座侧面的弧形孔配合。
所述刀座包括位于刀板上设置的多个分布于扭转轴两侧的刀框,每个刀框皆与一个撕劈刀对应,刀板与机座连接固定。
所述撕劈刀为包括位于刀环上径向连接的钩形刀头,钩形刀头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相互反向的刀口。
所述马达为液压马达,位于输出端设置扭力控制器,在扭力控制器的扭矩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液压马达的旋转方向。
还包括打捞输送带和排料输送带;打捞输送带的一端位于机座的上部,排料输送带的一端位于机座的下部。
所述机座的上部设置锥形结构的接料斗,接料斗横截面较大的一端靠近打捞输送带的端头处。
如上所述的清漂船船艏区初步破碎装置的破碎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来料,打捞设备打捞后的漂浮物通过打捞输送带输送至机座上部,落入接料斗后进入机座内;此时,较小的漂浮物直接穿过刀框掉落至排料输送带上被排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61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