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7562.9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9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辛丽丽;林道演;梁继辉;张宏远;苏孟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17/10 | 分类号: | A01D17/10;A01D17/08;A01D33/08;A01D33/1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范象瑞 |
地址: | 11015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马铃薯 联合 收获 | ||
一种小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由机架、切土盘装置、挖掘装置、六级马铃薯输送分离装置和马铃薯收集装置组成;一级输送分离装置利用仿梅花形驱振器使挖掘装置送来的薯土混合物高频小幅抖动,破碎大土块的同时避免马铃薯前后翻滚碰撞,减少薯的损伤;二级输送分离装置利用手指形爪式输送装置抓碎小土块,同时防止马铃薯直接跌落到二级杆条输送装置上产生弹跳,减小薯与薯、薯与杆条间相互撞击,进一步减少薯的损伤;三级输送分离装置有排土功能;四级输送分离装置利用辊刷刷掉薯皮覆土;五级输送分离装置的盘式转轴使薯滚动前行,进一步脱去残土成为净薯;该收获机实现了马铃薯挖掘、分离、输送及收获自动化操作,提高了马铃薯收获效率和收获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田收获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小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目前马铃薯收获机主要有两种收获方式,一种是采用大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通过1-2级输送筛分装置,将从土壤中挖掘出来的马铃薯进行筛分后,利用并行前进的收集机械完成马铃薯的收集运输。这种收获方式,由于机型较大,耗能也较大。另一种是采用各种小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其中最简单的小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只设一级普通杆条输送筛装置(输送筛不振动),挖掘出的马铃薯只在平直运行的输送筛上进行简单筛分后,直接落在地面上,再利用人工捡拾马铃薯。这种收获方式耗费人工,工作效率低。
为提高小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收获效率,一般在收获机挖掘装置后面的一级输送分离装置后面再增设一级或两级输送装置,并在末级输送装置的后面增设收集马铃薯的料斗。为提高这类小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一级输送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一般在其杆条输送装置的中心部位设置可驱动杆条输送装置上下作波浪式运动的偏心轮,使挖掘装饰送来的薯土混合物在杆条输送装置上前后翻滚,以加速土块破碎,马铃薯与土和根茎分离。这种一级输送分离装置的缺点,一是薯土混合物随杆条输送装置波浪式运动翻滚频率低,土块破碎不彻底,部分未破碎的小土块随着杆条输送装置的运行被送到下一级输送分离装置,降低了一级输送分离装置的薯土分离效果,增加了下一级输送分离装置的负担;二是与土分离后的马铃薯前行过程中在杆条输送装置上前后翻滚,薯与薯之间会相互碰撞,造成马铃薯破皮损伤,影响收获的马铃薯质量和市场售价。
另外,经过一级输送分离装置分离后的马铃薯,不可避免地还夹带少量小土块一起输送给主要起输送功能的下一级输送装置,最后因得不到有效去除而随马铃薯一起输出,影响收获的马铃薯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小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收获效率高、收获的马铃薯质量好的小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本发明提供的小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包括带有车轮的机架、安装在机架左侧板与右侧板前端的切土盘装置、安装在机架前端的挖掘装置、多级输送分离装置、马铃薯收集装置和传动系统;其特点是:所述多级输送分离装置包括一级输送分离装置、二级输送分离装置、三级输送分离装置、四级输送分离装置、五级输送分离装置和六级输送装置;
所述一级输送分离装置位于挖掘装置的后端,安装在机架的内侧,一级输送分离装置包括一级杆条输送装置(由双链条和安装在双链条上的杆条构成)、驱动一级杆条输送装置的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固定安装在一级杆条输送装置前部和后部的两个仿梅花形驱振器;驱振器的三个顶点分别与一级杆条输送装置的上部链条相接触,并使上部链条的前部和后部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中心点的连线分别呈11°坡度;
所述二级输送分离装置安装在机架的尾端、一级输送分离装置的后下方,与一级输送分离装置接续呈水平状态承接一级输送分离装置输送过来的物料(指薯土混合物,下同);二级输送分离装置包括由链轮带动的二级杆条输送装置和与二级杆条输送装置表面前进方向呈94°倾角、每间隔两个杆条设置一个安装在杆条上的仿手指形爪式输送装置,及通过机架固定安装在二级输送分离装置右侧的输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理工大学,未经沈阳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75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进风燃烧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车厢成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