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接地部的连接器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7891.3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6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G·J·怀特;S·P·托比;B·J·费特扎帕特里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52 | 分类号: | H01R13/652;H01R13/502;H01R24/64;H01R43/26;H01R43/2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白皎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接地 连接器 组件 | ||
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10),其中提供了连接器部件(12)和电缆管理器部件(20)。电缆管理器部件(20)可以设置有后壳体(40)、栓系固定部件(30)和接地部件(50)。在一个方面中,接地部件(50)在插入的电缆(4)和连接器部间(12)之间提供接地接触。在一个方面,接地部件(50)将连接器部件(12)固定到后壳体部件(40)。在一个示例中,连接器组件(110)设置有接地装置(150),该接地装置包括多个可偏转的接地构件(152),并在插入的电缆(4)和连接器部件(112)之间提供接地接触。在一个方面中,每个接地构件(152)均提供针对电缆(4)的两个接触点。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7/045539、国际申请日为2017年08月04日、国家申请号为201780049755.2、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19年02月14日、发明名称为“具有接地部的连接器组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为于2017年8月4日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并要求2016年8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375,269的权益,并要求2016年8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375,260的权益,并要求2017年6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521,952的权益,所述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可用于提供电通信系统的连接点。例如,可以提供RJ型连接器作为墙壁插座,其中,电子数据电缆被端接,并且配合的电插头可以插入插座中。通常,该端接过程在现场和正在安装待附接到连接器的电缆的实际位处置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在电缆和该电缆所附接的连接器之间提供接地连接。
发明内容
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公开了包括接地部件的连接器组件。所公开的连接器组件提供紧凑的电缆夹持/屏蔽连接方法,该方法可适应大范围的电缆尺寸。例如,所公开的夹具可以容纳4.6mm至9.0mm的电缆。
所公开的组件的另一个特征是接地特征的所有部分都在连接器组件或插孔的侧面的内侧,从而不存在突出部。由于连接器组件或插座将用于高密度应用中,在某些情况下所述连接器组件或插座并排安装或背靠背安装,从位于连接器组件主体外部的夹具突出的任何突出部都将妨碍这种构造。
在一个示例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部件,该连接器部件限定具有插孔腔的前壳体;和电缆管理器部件,该电缆管理器部件具有后壳体和接地部件。后壳体限定中央孔,具有暴露的导电元件的电缆可以延伸通过该中央孔。接地部件将后壳体固定到前壳体并在电缆导电元件和连接器部件之间提供接地接触。在一个示例中,电缆管理器部件包括栓系固定部件,该栓系固定部件固定电缆的端接到连接器部件的各条电线,所述连接器部件固定在接地部件和前壳体之间。
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组装连接器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限定具有插孔腔的前壳体的连接器部件;提供包括后壳体和接地部件的电缆管理器部件,该接地部件用于在插入的电缆的护套和连接器部件之间提供接地连接;将接地部件固定至后壳体;和将接地部件固定至前壳体,使得前壳体被固定至后壳体。
在一个示例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部件,该连接器部件限定具有插孔腔的前壳体;和电缆管理器部件,该电缆管理器部件具有后壳体和接地装置。后壳体限定中央孔,具有暴露的导电元件的电缆可以延伸通过该中央孔。接地装置固定至后壳体的端壁并包括多个可偏转的凸缘构件,这些凸缘构件延伸经过中央孔。凸缘构件布置成提供抵靠电缆的弹簧力以及在电缆导电元件和连接器部件之间的接地接触。
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组装连接器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限定具有插孔腔的前壳体的连接器部件;提供电缆管理器部件,该电缆管理器部件包括后壳体和接地装置,该接地装置包括多个分离的接地构件,该接地装置用于在插入的电缆的护套和连接器部件之间提供接地连接;将接地构件中的每一个均固定至后壳体的端壁;和将前壳体固定至后壳体。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78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