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科用套扎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7987.X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7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何浩翔;何昌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埃尔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3205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094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科 用套扎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科用套扎器为枪形,枪管内部设有内腔管,枪膛的一端具有吸附口,吸附口上套设有套圈,且在枪管的外侧设有导向槽用于容置推杆;枪膛的另一端设有凸台,并由凸台向后突设有按压部,按压部内设有按压弹簧,可以按压按压部藉由弹簧拉力推动推杆致使在导向槽内移动;手柄内设有负压吸管、及与负压吸管侧接的排气管,使得内腔管、排气管及负压吸管连接而形成密闭空间,当连接抽吸装置使得内腔管、排气管及负压吸管呈现负压,而使吸附口可以借由负压来吸附目标物,且在吸附目标物后,再将推动推杆移动到吸附口,而将套在吸附口上的套圈推离,受到推离而落下的套圈即可套住目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外科用套扎器。
背景技术
痔疮套扎手术(又称痔疮胶圈套扎术、痔疮吸扎术等)是治疗痔疮的常用方法,疗效确切,其原理是将特制的胶圈(例如橡胶圈、乳胶圈、硅胶圈、弹力线圈等)套扎于痔疮病灶组织的根部(或基底部),借此利用橡胶圈的弹性回缩力阻断痔疮血供,使其坏死、萎缩、脱落,从而达到治愈目的。既往用于施行套扎手术的传统器械极为简陋,操作费时,费力,容易发生并发症。
现今痔疮套扎手术常用的外科用套扎器多采用手持枪式,这种套扎器在工作时只能够一次负压到底,一旦病灶组织未吸附到位,就需要重新操作,这样就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治疗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传统的痔疮套扎器只能够装一个套扎圈进行套扎,不能够实现连发功能,通常的套扎器如果要实现连续套扎,必然要重新安装上一个套扎圈再进行操作,如此反复增加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痛苦。
中国发明专利公布第CN102048572A号公开了一种微创自动痔疮套扎器,它包括枪壳、负压吸管、活动推管、推动块、推动套固定座、吸嘴固定座、推动套、吸嘴、负压气缸、负压手柄、推动手柄和释放阀,该发明实现了持续负压,只需一次操作即可将痔疮病变组织完全吸入吸嘴中,不需要重新操作,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负压消除装置,方便了病灶组织的分离,但是该发明在套扎病灶组织时,是通过推动手柄按压来实现吸嘴上的套扎圈推到病灶组织上,为了实现持续负压,同时还具有负压手柄、负压气缸、推动手柄,装置整体结构复杂,结构的合理性欠佳,而且医护人员在操作时由于两个手柄的存在会导致干涉手的情况,不够简洁方便。
另外,现有技术的痔疮套扎器如图1所表示,主要是由吸附管1、腔管4、橡胶垫5、排气孔开关7、硅胶管9、负压吸引接头10装配而形成一个有三端开口的密封腔体。在手术的时候,先将其中的第一开口端的负压吸引接头10与外部负压泵连接,此时吸附管1、排气孔开关7的端口将气体吸入,再用右手握住痔疮套扎器的手柄8,再将另外的第二开口端的吸附管1对准且贴紧在痔疮上,接着用右手食指堵住第三开口端的排气孔开关7,此时痔疮会被负压吸入进吸附管1内,再用右手大拇指顺时针拨动绕线轮6,绕线轮6通过橡胶垫5会将触发拉线3缠绕在其滚轮6之上,而触发拉线3移动会拖动固定在吸附管1上的套圈2往下移动,随着绕线轮6滚轮上缠绕的触发拉线3越来越多,最终套圈2 将脱离吸附管1而套在痔疮底部,再将右手食指从排气孔开关7上移开,此时痔疮会从吸附管1内脱离出来,则完成手术。但在实际操作中,在用右手大拇指顺时针拨动绕线轮6的同时,拨动绕线轮6的圈数还需要目视观察确认套圈2 是否套在痔疮底部才能停止拨动绕线轮6,操作相当不方便。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说明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科用套扎器,装置配置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没有复杂的为手指设计的按推组件,使操作上具有便利性,可快速完成手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埃尔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埃尔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79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