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少低温烟气先湿法脱硫后SCR法脱硝的超低排放治理系统故障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9557.1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4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举;黎建明;邱正秋;王建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B01D53/78;B01D53/5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张小丽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低温 烟气 湿法 脱硫 scr 法脱硝 排放 治理 系统故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低温烟气先湿法脱硫后SCR法脱硝的超低排放治理系统故障的工艺,属于烟气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为减少低温烟气先湿法脱硫后SCR脱硝的超低排放治理系统故障,提供了一种衔接工艺,包括:低温烟气经除尘后,与脱硫剂逆流接触,进行脱硫反应,再经深度除尘除雾处理,然后分别经一级补热、换热和二级补热进行升温,升温后进行脱硝反应,最终与待脱硝的不饱和烟气换热后外排。本发明方法降低了脱硫后烟气中的含水量、SOx浓度、颗粒物浓度、进GGH前烟气的不饱和度,进而防止GGH被腐蚀、堵塞,减少故障,用于解决低温烟气使用该组合工艺时故障率高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低温烟气先湿法脱硫后SCR法脱硝的超低排放治理系统故障的工艺。
背景技术
低温烟气(如烧结烟气)达超低排放的工程应用技术较少,应用时间短,工艺技术不够成熟稳定,如某钢厂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SCR法脱硝组合工艺治理烧结烟气,2018年底投运,运行半年后,衔接脱硫与脱硝工艺的湿电除尘器和GGH换热器均发生故障;由于衔接工艺设计不合理,严重影响生产运营。
目前,低温烟气达到超低排放工艺技术发表的文章、专利较少,关于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SCR法脱硝组合工艺的使用多集中在燃煤高温烟气治理方面,可查的关于低温烟气对该组合工艺的使用多借鉴燃煤烟气工艺。燃煤烟气使用的湿法脱硫+SCR法脱硝组合工艺,经过近几年的工程验证,主要存在两个问题:湿电除尘器和GGH换热器容易腐蚀、堵塞,影响生产运行;腐蚀堵塞的原因是脱硫后的烟气中含水量高(饱和或过饱和)、SOx(主要是SO3)脱除不干净、颗粒物浓度较高,低温烟气若直接使用该组合工艺,仍旧存在同样的问题。
“烧结烟气湿法脱硫配套烟气脱硝技术”(中外能源,2020,7:79-84)中,使用湿电除尘器+GGH换热器对湿法脱硫+SCR法脱硝工艺两工艺进行衔接,与燃煤烟气超低排放治理工艺一致。某钢厂采用该组合和衔接工艺治理烧结烟气,2018年底投运,运行半年后,衔接脱硫与脱硝工艺的湿电除尘器和GGH换热器均发生故障;由于衔接工艺设计不合理,严重影响生产运营。即使选择材质较好的湿电除尘器,也只能减缓腐蚀的影响效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蚀问题。
“低温SCR在湿法脱硫后烟气脱硝中的应用”(化工管理,2019,4:94-97)中,阐述了相对有效的湿法脱硫+SCR法脱硝的衔接工艺,增加了MGGH和冷却塔,先降低进GGH前烟气的含水量,后通过换热升温使之变为不饱和的烟气,可以预防GGH换热器被腐蚀堵塞。由于该工艺在脱硫后同样使用湿电除尘工艺,湿电除尘器易被腐蚀的问题不能解决;脱硫烟气的冷却方式为间接冷却,与直接冷却比不能有效减少烟气中SOx、颗粒物的含量,GGH仍被缓慢腐蚀。
CN105999976A公开了一种烟气深度除尘除雾节水单元及由其组成的装置,烟气依次经过冷却撞击室、喉道、凝并室和滤清室,在该滤清室内水汽和粉尘形成的颗粒经离心力的作用旋转至所述滤清室的桶壁后被分离回收,烟气经深度净化后被排出。该方法可以减少烟气中的过饱和水和颗粒物,但对SO3的去除能力有限,后续工艺装备的腐蚀问题不能有效解决。
CN105056691A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若干除尘除雾单元,通过旋流和喷水的方式,可以减少脱硫后烟气的含水量、SO3浓度、颗粒物浓度。单纯通过增加烟气湍动、碰撞的方式进行深度除尘除雾的方式,不能有效去除烟气携带的超细液滴、颗粒物及酸雾,且烟气饱和含水量变化不大,后续采用SCR法脱硝工艺时,由于烟气含水量较大,升温所需的能耗增加。
CN106215538A公开了一种用于烧结/球团湿法脱硫烟气深度治理系统,该发明对传统的湿电除尘进行了改造,增加了除尘除雾的效率,降低了湿电除尘装置易结垢、腐蚀的的风险,但湿电除尘器被腐蚀的情况仍然存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95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