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的可带电拆接低压导线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9933.7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6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於炜人;梅宏刚;刘洪宇;王萍;吕文铮;王月萌;冯鑫;林禹彤;张祥;吴迪;闻婧;刘晟阳;王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4 | 分类号: | H02G15/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董玉娇 |
地址: | 15001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带电 低压 导线 保护装置 | ||
一种3D打印的可带电拆接低压导线保护装置,涉及一种带电拆接低压导线的保护技术,为了解决空气开关过程中或在电能计量表拆装过程中,带电拆接低压导线工作效率低以及安全系数差的问题。本发明的保护块设置在滑动支臂上;保护外壳上开有第一进线豁口;卡线抱箍设置在保护外壳内部,卡线抱箍的卡线入口朝向第一进线豁口;保护内壳嵌套在保护外壳内部,利用第一限位机构托卡凸块,实现对保护内壳的初始位置锁定,当导线滑入卡线抱箍时,推动阻尼弹簧压缩,进而带动弹性片变形,使得保护内壳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第一限位机构,利用第二限位机构托卡凸块实现对保护内壳的最终位置锁定;保护块采用3D打印一体成型。有益效果为提高施工效率,安全系数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电拆接低压导线的保护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电力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在用电安全方面新问题逐渐显露——我们在更换单相表、空气开关时发现低压线路密集、馈线无线标;工作中遇到无法切断上级电源的、将大幅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安全隐患,易发生导线串接、接地、短路,给电网系统带来安全隐患;供电企业在配电线路中维修或更换设备时的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如低压空气开关的安装一般用硬质的铜排进行上下连接,开关的本体采用螺丝固定的安装方式;在进行安全排查时,往往需要拆除空气开关的上下端连接铜排和开关本体的螺丝才能完成更换,与此同时,相间距离较小,导致了采取带电作业的方式进行更换非常危险,易发生相间短路事故,严重时会引起人身触电事故;此外,在进行更换单相电能表时,常出现带电上级开关无法切断,为保障客户用电通常采取带电更换;但表箱内空间狭小,而导线的线径通常在6-10mm2,且材质较硬,拆卸时如对导线控制不当发生导线弹跳、移位,易产生线路串接;无线标、线号,接线混乱,不但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带电拆接低压导线工作效率较低;因此,这些问题均会给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生产生活质量带来较大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空气开关过程中或在电能计量表拆装过程中,带电拆接低压导线工作效率低以及安全系数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3D打印的可带电拆接低压导线保护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可带电拆接低压导线保护装置包括滑动支臂和多个保护块;
多个保护块以滑动连接的方式并排设置在滑动支臂上;每个保护块用于保护一根导线;
所述每个保护块分别包括两个阻尼弹簧、保护外壳、卡线抱箍、保护内壳、两个弹性片、两个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
保护外壳为底面开口的壳体,并且在壳体的前壁上开有第一进线豁口,该第一进线豁口在竖直方向上贯穿保护外壳;
卡线抱箍固定在保护外壳内部的后壁上,并且卡线抱箍的旋转轴位于竖直方向,其卡线入口朝向第一进线豁口;
两个弹性片对称设置在卡线抱箍两侧,两个弹性片的顶端均固定在保护外壳的顶面内壁上,并且两个弹性片的底端均悬空;
两个第一限位机构分别固定在两个弹性片的底端侧壁上;
一个阻尼弹簧固定在卡线抱箍与一个弹性片之间;另一个阻尼弹簧固定在卡线抱箍与另一个弹性片之间;
第二限位机构固定在保护外壳的底端侧面上;
保护内壳为两端开口的壳体,其套设在保护外壳内部,并且在保护内壳的前壁上开有第二进线豁口,该第二进线豁口在竖直方向上贯穿保护内壳,并与第一进线豁口相对应;保护内壳的顶端外壁上设有凸块,利用第一限位机构托卡该凸块,实现对保护内壳的初始位置锁定,当导线由卡线抱箍的卡线入口滑入时,卡线抱箍推动阻尼弹簧压缩,进而带动弹性片变形,使得凸块在保护内壳重力的作用下脱离第一限位机构,并利用第二限位机构托卡凸块实现对保护内壳的最终位置锁定;所述保护块采用3D打印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99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