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验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0116.9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霞;谢雪松;黄坤昆;王群;张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娇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相变 散热器 验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验证系统,由于本申请中可以通过热源进行热能的定量供应,并且在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散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工质供应装置指定流经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工质的流速,还可以在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工作过程中通过温度采集模块采集多个指定位置的温度值,如此一来,控制装置便可以根据多个温度值以及指定流速计算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换热量,从而对其散热性能进行验证与研究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通道相变散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验证系统。
背景技术
微通道相变散热技术作为新型散热技术适用于高热流密度器件,具有很强的换热能力,散热能力可以达到在300W/cm2以上,目前微通道散热技术还处于初始阶段,由于通道尺寸减小使流体(用于吸收热量的工质)的相态变化,传热传质等规律与常规尺度下有较大变化,因此需要对其展开深入研究,这是传热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微电子器件与高集成度器件等众多问题的关键,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然而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验证系统,一方面无法验证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另一方面无法展开对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的研究分析。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验证系统,可以计算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换热量,从而对其散热性能进行验证与研究分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验证系统,包括:
与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连接的热源,用于提供指定量的热能;
与所述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输入端连接的工质供应装置,用于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向所述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提供具有指定流速的工质;
分别与所述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工质供应装置连接的冷凝装置,用于将流出所述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工质冷凝后送回所述工质供应装置;
与所述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连接的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中多个指定位置的温度值;
分别与所述工质供应装置以及所述温度采集模块连接的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多个所述温度值以及所述指定流速计算所述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换热量。
优选地,该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验证系统还包括:
分别与所述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以及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压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工质入口与工质出口的压力差值;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获取所述压力差值,以便对于所述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压降特性进行分析。
优选地,所述冷凝装置包括:
分别与所述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一电磁阀,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打开或关闭;
分别与所述待测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二电磁阀,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打开或关闭;
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以及所述工质供应装置连接的冷凝器,用于将流入自身的工质冷凝后送回所述工质供应装置;
分别与所述第二电磁阀以及所述工质供应装置连接的热能收集装置,用于置换流入自身的工质中的热能并将热能置换后的工质送回所述工质供应装置。
优选地,该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验证系统还包括:
分别与所述工质供应装置以及所述冷凝装置连接的对比用散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01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