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土探测用取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0373.2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4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1 | 代理人: | 李保平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土 探测 取样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土探测用取样装置,解决传统勘探工程中样本容易掺杂非设定位置处土壤样本的问题。当进行土壤样本取样时,可对制定位置处进行定点取样,不受其余位置土壤样本干扰,能更为清楚和明确的指示出指定位置出的土壤样本及结构;在进行取样时,其控制盒出发均依赖机械结构来完成,其触发和控制过程不需要考虑钻孔内环境,及时对于存有地下水或者泥浆的钻孔,仍然可实现对制定位置的样本取样,对于恶劣的土木勘探工程适应性更强、容易维护。
本专利申请为分案申请,母案申请号为201910427817X,母案申请日为2019年 05月22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中土壤样本的获取,特别是涉及一种岩土探测用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地质勘察土壤取样是岩土工程重要步骤,其过程为钻取机构在地层中钻孔,然后沿孔深取样取出的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通过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来判断目标区域的地质情况。
传统的土壤取样方法通常是通过钻头部的空腔携带样本,如在钻头中心处开设一圆柱的空腔,在进行钻取的过程中,通过外界压力使得土壤进入空腔并压紧,在将钻台拔出,然后取出位于空腔内的样本,该种取样方法在钻头进行下钻的过程中,容易收到非目标区域土壤的干扰,例如在钻孔内壁不稳定时,孔内部分区域出现塌陷或变形时,空腔会连带塌陷或变形区域内的土壤同时压入空腔,而此时样本所携带的土壤将包含非目标区域的土壤样本,对后期样本类型判断以及地质结构判断造成干扰;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带有螺旋输送叶片的钻取机构将钻取的土壤输送至空洞外部,此种方法获得土壤样本较为松散,而且在输送过程中同样会造成与非目标区域土壤样本掺杂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土壤样本类型判断造成干扰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土探测用取样装置,解决传统勘探工程中样本容易掺杂非设定位置处土壤样本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钻头部,所述钻头部被配置为切削土壤以实现深度方向的进给;还包括与钻头部可拆卸固定连接的获取部,所述获取部设有与钻孔内壁相对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被配置为包括至少部分可相对外周壁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的刮板,刮板向外扩张时在外周壁处形成进土口;
还包括位于获取部内部空腔并与获取部可相对转动配合的存储盒,存储盒被配置为包括与进土口可连通配合的存储腔体,由进土口进入的土壤样本进入存储盒腔体内存储;
还包括控制刮板扩张或收缩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被配置为包括触发端的结构,当需要进行取样时触发端下行并驱动刮板向外扩张,进而打开进土口;当无需进行取样时,触发端上行并促使刮板恢复原位,进而闭合进土口;
还包括刮板与存储盒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被配置为当打开进土口时驱动存储盒与进土口相配合形成土壤样本自进土口进入存储盒腔体内的结构;当进土口闭合时,传动机构驱动存储盒恢复原位置。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部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筒体段,所述外周壁位于筒体段位置处,所述空腔位于圆柱形结构且位于筒体段内,所述存储盒同轴套装于所述筒体段的空腔内,所述存储盒与所述筒体段可相对转动。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周壁处设有关于筒体段轴线对称设置的缺口,所述刮板通过转轴固定安装所述缺口内,所述刮板一侧边通过转轴与筒体段转动连接,所述刮板另一侧边为自由端,所述刮板外表面与外周壁相齐平;所述存储盒为设有封闭端和开口端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开口端与所述空腔的底部接触配合,形成存储盒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结构;所述转轴止转配合有一半齿轮,对应的所述闭口端的中心处设有一与半齿轮啮合的中心齿轮,当刮板带动转轴进行转动时,半齿轮随之转动并拨动中心齿轮进行转动,并带动存储盒转动;各所述转轴上端还向中心齿轮方向延伸设有一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上方设有一带有锥形面的触碰杆,所述触碰杆与触发端为一体结构,当触碰杆下行时,所述锥形面挤压控制杆旋转实现半齿轮的旋转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03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