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宽带大动态低噪声低杂散接收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0746.6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4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姚宗影;孙伟;王腾飞;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10 | 分类号: | H04B1/10;H04B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苗娟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宽带 动态 噪声 低杂散 接收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宽带大动态低噪声低杂散接收组件,包括外部控制端口、数字通信控制模块及频率源模块,还包括用于射频输入和中频输出的变频模块,变频模块包括射频开关滤波器组和变频电路,射频开关滤波器组和变频电路电连接;数字通信控制模块与频率源模块均与变频模块电连接,且数字通信控制模块分别与射频开关滤波器组和变频电路电连接,频率源模块与变频电路电连接;外部控制端口与数字通信控制模块电连接,数字通信控制模块与频率源模块电连接,通过综合频率源设计技术、数字通信控制技术及射频通道技术,实现宽带大动态范围射频输入、宽带小动态范围中频输出,增强了组件杂散谐波抑制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通信应用技术领域,涉及接收器件技术,具体是一种一体化宽带大动态低噪声低杂散接收组件。
背景技术
一体化宽带大动态低噪声低杂散接收组件包括频率源模块、变频模块、数字通信控制模块及外部控制端口,主要是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变成中频信号输出,随着微波射频通信领域的发展,频率范围逐渐由窄带小动态向宽带大动态范围转变,现有接收组件还存在动态范围不足、杂散谐波抑制能力较差、灵敏度不够、体积重量较大较重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宽带大动态低噪声低杂散接收组件,用于解决现有接收组件还存在动态范围不足、杂散谐波抑制能力较差、灵敏度不够、体积重量较大较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一体化宽带大动态低噪声低杂散接收组件,包括外部控制端口、数字通信控制模块及频率源模块,外部控制端口与数字通信控制模块电连接,数字通信控制模块与频率源模块电连接,
还包括用于射频输入和中频输出的变频模块,所述变频模块包括射频开关滤波器组和变频电路,射频开关滤波器组和变频电路电连接;
数字通信控制模块分别与射频开关滤波器组和变频电路电连接,频率源模块与变频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射频开关滤波器组包括若干个滤波器和射频开关;
若干个滤波器组成若干个通道,每一个滤波器一端经射频开关与变频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滤波器的另一端经射频开关与均衡器输入端电连接,均衡器的输出端为中频输出端;
其中,射频开关的数字通信端与数字通信控制模块电连接或射频开关的数字通信端与组件外部控制端口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变频电路包括第一滤波器、限幅器、数控衰减器、低噪声放大器、第一混频器、第二滤波器、第一放大器、第二混频器、第三滤波器、第二放大器及均衡器;
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为射频输入端,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限幅器的输入端电连接,限幅器的输出端经数控衰减器与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第一混频器与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经第一放大器与第二混频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经第三滤波器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经射频开关滤波器组与均衡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均衡器的输出端输出中频信号;
其中,数控衰减器的数字控制端与数字通信控制模块电连接或数控衰减器的数字控制端与组件外部控制端口电连接;
第一混频器和第二混频器均与频率源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频率源模块包括晶振、功率分配器、锁相环、放大器及第四滤波器;
功率分配器的输入端与晶振的输出端电连接,功率分配器的输出端与锁相环的输入端电连接,锁相环的输出端经放大器与第四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四滤波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变频模块中第一混频器和第二混频器输入端电连接;
其中,锁相环SPI通信接口与数字通信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字通信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或FPG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07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