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剪刀脚按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1277.X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7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黎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智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02 | 分类号: | H01H13/02;H01H13/04;H01H1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刀 按键 结构 | ||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通用性高的剪刀脚按键结构。本发明包括键帽、弹性底座以及剪刀脚支架,所述剪刀脚支架包括外支架和内支架,所述外支架的上端滑动配合在所述键帽上,所述外支架的下端转动配合在所述弹性底座上,所述内支架的上端转动配合在所述键帽上,所述内支架的下端滑动配合在所述弹性底座上,所述外支架上的两侧均设有弧形孔,所述内支架的两侧均设置有弧形轴,所述弧形轴适配在所述弧形孔中,所述弧形孔内设置有第一弦面,所述弧形轴上设置有第二弦面,所述第一弦面与所述第二弦面形成一夹角,所述第二弦面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弦面限位配合。本发明应用于键盘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键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剪刀脚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键盘也因作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一种典型的输入设备被广泛地使用。目前市场上的剪刀脚按键结构种类繁多,往往厚的剪刀脚按键结构行程大一些,薄的剪刀脚按键结行程小一些,行程大剪刀脚按键结构采用的剪刀脚相对也厚一些,而行程小的剪刀脚按键结构采用的剪刀脚相对也薄一些。但往往同一家厂商生产的剪刀脚键盘,行程小的剪刀脚因转动角度太小不能用在行程大的剪刀脚键盘上, 行程大的剪刀脚因厚度偏厚,设计总高度达不到客户要求,而不能用在行程小的剪刀脚超薄键盘上,如此使得零件的通用性降低,增加了产品成本。如能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并且通用性高的剪刀脚按键结构,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并且通用性高的剪刀脚按键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键帽、弹性底座以及剪刀脚支架,所述剪刀脚支架包括外支架和内支架,所述外支架的上端滑动配合在所述键帽上,所述外支架的下端转动配合在所述弹性底座上,所述内支架的上端转动配合在所述键帽上,所述内支架的下端滑动配合在所述弹性底座上,所述外支架上的两侧均设有弧形孔,所述内支架的两侧均设置有弧形轴,所述弧形轴适配在所述弧形孔中,所述弧形孔内设置有第一弦面,所述弧形轴上设置有第二弦面,所述第一弦面与所述第二弦面形成一夹角,所述第二弦面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弦面限位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按压所述键帽前,所述第一弦面与所述第二弦面形成一夹角,并且所述第二弦面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一弦面上,从而对所述弧形轴进行限位;在按压所述键帽后,所述外支架的下端逆时针转动,所述外支架的上端向左滑动,从而带动所述内支架的上端顺时针转动,所述内支架的下端向左滑动,所述弧形轴转动配合在所述弧形孔中,直至所述第二弦面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一弦面上,从而对所述弧形轴进行限位,以此来控制所述键帽的行程。因此,所述夹角越大,则在按压所述键帽后所述弧形轴转动的角度就越大,所述键帽的行程也会越大,所述夹角大小决定了所述所述键帽的行程大小,即本发明可以增大所述夹角来满足所述键帽的行程需求,同时由于所述第二弦面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弦面限位配合,所述键帽的行程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其行程过大,使本发明可以同时应用在偏厚键盘和偏薄键盘上,通用性高,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的度数为10°~45°。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弦面与所述内支架的上端面形成第二夹角,当所述第二弦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弦面限位配合时,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的度数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轴包括大弧形块和小弧形块,所述第二弦面设置在所述大弧形块上,所述小弧形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弦面上,所述小弧形块的弧面与所述第一弦面相切。由此可见,在所述弧形轴的转动过程中,所述小弧形块的弧面始终与所述第一弦面相切,从而确保按压的流畅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底座包括底板、薄膜电路板以及弹性件,所述薄膜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薄膜电路板上,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键帽与所述薄膜电路板之间,所述弹性件的顶部设置有导电触点,所述导电触点与所述薄膜电路板上的导电端相对设置。由此可见,在按压所述键帽后,所述键帽下压所述弹性件,直至所述弹性件的导电触点与所述薄膜电路板上的导电端相接触,从而实现电路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智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智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12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
- 下一篇: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变形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