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路轨变形的三维伺服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1634.2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0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陶志刚;郭爱鹏;杨佩熹;柴月新;何满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E01B35/12;B61K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素霞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路轨 变形 三维 伺服 控制系统 | ||
1.一种适用于路轨变形的三维伺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分析模块、滑动板和调控模块,
所述监测分析模块设置于所述路轨的轨枕上表面,能够对所述路轨的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获取所述路轨的动态变化信号,并根据所述路轨的动态变化信号生成调控指令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模块;其中,所述路轨的动态变化包括所述路轨的差异沉降和/或水平错动;所述监测分析模块包括:激光监测仪和数据处理器,所述激光监测仪设置在所述路轨上,所述数据处理器设置于所述路轨的轨枕下表面,且与所述激光监测仪通讯连接,能够根据所述路轨的动态变化信号生成调控指令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模块;所述激光监测仪通过设置于隧道结构体上的反射板对发出的测量激光进行反射,以对所述路轨的宽度方向、高度方向的空间位置进行实时监测,获取测量点处所述路轨在宽度方向、高度方向的实时坐标,并将所述实时坐标发送至数据处理器,以由所述数据处理器根据所述实时坐标与路轨初始状态的坐标进行比对,判断所述路轨是否发生差异沉降和/或水平错动;
所述滑动板位于所述路轨所在的隧道结构体上,能够沿所述路轨的宽度方向移动;
所述调控模块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且与所述路轨的轨枕下表面抵接,能够根据所述监测分析模块发送的所述调控指令,对所述路轨的差异沉降和/或水平错动进行调控;其中,所述调控模块包括纵向伺服调控器、横向伺服调控器和隔离垫块;所述纵向伺服调控器沿所述路轨的高度方向设置,下端连接于所述滑动板上,上端连接于所述路轨的轨枕上;所述横向伺服调控器沿所述路轨的宽度方向设置,一端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路轨所在的隧道结构体上;所述隔离垫块有两个,一个所述隔离垫块位于所述纵向伺服调控器的上端与所述路轨的轨枕之间,另一个所述隔离垫块位于所述纵向伺服调控器的下端与所述路轨所在的隧道结构体之间;所述隔离垫块包括:阻尼器和保护隔层,所述阻尼器位于所述保护隔层和所述纵向伺服调控器之间;
所述监测分析模块将所述路轨的差异沉降和/或水平错动划分为多个区间,并根据所述路轨动态变化信号,对所述路轨的差异沉降和/或水平错动的程度进行判断,根据所述路轨的差异沉降和/或水平错动的区间范围,确定调用所述纵向伺服调控器和/或所述横向伺服调控器的数量,对所述路轨的差异沉降和/或水平错动进行分级调控;
每段所述路轨对应设置一套所述监测分析模块和两套所述调控模块,其中,所述监测分析模块位于每段所述路轨的中部,两套所述调控模块分别位于每段所述路轨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路轨变形的三维伺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模块还包括:纵向导向轴,所述纵向导向轴与所述纵向伺服调控器并列设置,其中,所述纵向导向轴的上端通过十字伞形支架与所述路轨的轨枕连接,下端与所述路轨所在的隧道结构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路轨变形的三维伺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伺服调控器有多个,多个所述纵向伺服调控器沿所述纵向导向轴的周向均布;
和/或,
所述横向伺服调控器有多个,多个所述横向伺服调控器在所述路轨的宽度方向上两两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路轨变形的三维伺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通过底座设置于所述路轨所在的隧道结构体上,其中,所述底座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路轨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导轨与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适用于路轨变形的三维伺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路轨变形的三维伺服控制系统还包括:预警模块,所述预警模块与所述监测分析模块通讯连接,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监测分析模块根据所述动态变化信号发出的报警指令,对所述路轨的动态变化进行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16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智能自动化物料输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