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化废水生物强化COD降解和抗冲击性能提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1736.4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8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洋;林玉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9/14;C12N1/20;C12R1/01;C12R1/07;C02F101/10;C02F101/18;C02F103/3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陶芾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化 废水 生物 强化 cod 降解 冲击 性能 提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焦化废水生化处理COD降解及抗冲击性能提升的方法。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强化现有的生化工艺,培养大量抗氰化物、硫化物毒性、高COD耐受性、高含盐量的优势菌种群。在生化系统増设生态因子发生装置,通过每日批次投加具有抗氰化物、硫化物毒性、高COD耐受性、高含盐量的优势菌种群、生物促剂和基质类似物,达到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和使系统稳定的一种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化废水处理领域,达到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和使系统稳定的一种工艺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适合焦化废水特点的生物强化微生物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焦化废水是一类成分复杂毒性大,污染物浓度高且难降解,水量大且水质波动大,高氨氮且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焦化废水经过蒸氨脱除大部分的氨氮,进入气浮去除一部分的油类,然后进入生化活性污泥进行处理,生化处理完后进入物化段用混凝药剂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出水达标后外排至系统外部,一般外排至自然水体或是厂区内部回用 (高炉冲渣等)。在这个处理过程中生化段承担了最大的处理负荷,一般生化段去除COD 在90%以上,氨氮在生化段基本上全部降解成硝态氮,然后再利用反硝化菌将其转变成氮气达到脱总氮的目标。生化部分处理污染物的主要媒介是微生物,而微生物很容易因生存环境的变化冲击导致大批量的死亡,因此微生物很容易受到上游来水水质的波动造成的冲击,一旦冲击生物细菌大批量死亡,将导致出水水质恶化,影响后序排水水质及厂内回用。
随着生物强化技术和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利用一些专属特效菌种,通过生物发酵法对微生物进行扩培,增大微生物丰富度,需在不进行工艺大改的前提下,提升系统对高浓度废水的耐受力,最终达到生化系统稳定运行的目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焦化废水生化处理COD降解及抗冲击性能提升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焦化废水生物强化COD降解和抗冲击性能提升的方法,包括生物处理工程系统,所述生物处理工程系统中的好氧槽和缺氧槽都与DST生态因子发生装置连接,将微生物菌种、生物促剂和基质类似物加入到DST生态因子发生装置进行活化,所述生物促剂与微生物菌种的质量比例为4-6:1;活化后得到混合物在焦化废水中分批次投加,所述混合物投加的比例为0.001~0.8kg/m3;所述微生物菌种为抗氰化物、耐硫化物毒性、高COD耐受性、耐高含盐量的复合高效优势菌种群。
生态因子发生装置活化处理条件:常温常压,活化培菌12-24h。
生物促剂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多种天然生物激素,维生素,以及多种有益生物酶,同时含有解毒成分,能快速修复受损壁,让优势菌种群能快速适应毒性水质。
生物促剂中含有的丰富营养物质能促进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加快生化反应的进行。
生物促剂中含有生物酶,可打开苯环,使其成为直链烃或使复杂的脂烃和芳烃的支链脱落,此时微生物就很容易再对其进行彻底的生物降解。通过脱落造成生物毒性的官能团,形成无毒或毒性较小易被生物吸收分解的物质,从而降低废水的毒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焦化废水生物强化COD降解和抗冲击性能提升的方法,优选的是,所述基质类似物选自原浓污水。即待处理的废水。用待处理的废水活化后的菌群,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原浓污水与生物促剂与微生物菌种总重量的比例约为10-60:3-7。即液体与固体比例。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焦化废水生物强化COD降解和抗冲击性能提升的方法,优选的是,复合高效优势菌种群选自以下成分的两种及两种以上:耐盐耐毒沼化菌、耐盐耐毒芽孢杆菌、耐盐耐毒硝化菌、耐盐耐毒反硝化菌。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焦化废水生物强化COD降解和抗冲击性能提升的方法,优选的是,所述复合高效优势菌种群的制备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17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硫化镉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金属粉料混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