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电阻时间常数测量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2109.2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4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兵;卓华;鲜青龙;仝立公;薛文艳;刘志强;赵亿坤;袁恩阁;宋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K15/00 | 分类号: | G01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孟阿妮;张小勇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电阻 时间常数 测量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电阻时间常数测量方法及装置,涉及热敏电阻测量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测量热电阻的热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热电阻时间常数测量方法,包括:测量热敏电阻器的零功率电阻值;测量热时间常数小于1秒的热敏电阻器,获得热敏电阻器的热时间常数;测量热敏电阻器在自热冷却后的热时间常数。本发明主要根据示波器测量法以及电压‑电流曲线从而获得热敏电阻器的热时间常数,再根据热时间常数的测量电路记录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输入双通道自动采集系统,形成热时间常数以及U‑I曲线,从而达到实现热敏电阻的热时间常数的测量的技术效果,并且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敏电阻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电阻时间常数测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电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不同的是,热电阻是基于电阻的热效应进行温度测量的,即电阻体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因此,只要测量出感温热电阻的阻值变化,就可以测量出温度。对于热电阻和NTC热敏电阻来说,响应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热时间常数的测量急需加强。对于不同结构的热电阻,如片式或者薄膜热电阻,其热时间长较大,需要进行自热后冷却的热时间常数的测量。而珠状的热敏电阻,需要温度迅速变化从而测得其热时间常数。
热时间常数下是热敏电阻器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在国家标准GB6663.1-2007直热式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总规范中,对该参数的测试作了规定,但是对于大于5秒的热敏电阻器,测量时间的仪器没有明确。目前我国大多数厂家均采用检测人员按动秒表的计测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人的反应不能与指示阻值变化的数字电压表同步。因此,给测量带来严重的人为误差,现有的测量方式首先要测量热敏电阻器处在47.1℃±0.1℃和85℃±0.1℃时的阻值,并加以记录。然后把热敏电阻器密封于体积大于被试热敏电阻器100倍的试验箱内,试验箱内空气不得流动,并保持温度在(25±0.1)℃之内,接好线路,把热敏电阻放入试验箱,合上触点AA,通过调节比较臂电阻来调节电流I,使比值E/I等于85℃时零功率电阻值的60~80%之间,并使读数稳定。搬动双向开关闭合触点BB,当数字电压表的读数变到85℃的零功率电阻值时,检测人员按动秒表,开始记时,当数字电压表的读数变到47.1℃的零功率电阻值时,再次按动秒表,停止记时。秒表所示的时间即为热敏电阻器的热时间常数,但是,为了能够较准确显示热敏电阻器温度变化到85℃和47.1℃时零功率电阻值,要求数字电压表的采样速度尽量快些,而采样速度越快,人的眼睛越跟不上,通常只能看清数字电压表显示数值的整数部分而小数部分看不清楚,从而导致测试误差很难予以估计,测试数据欠说服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电阻时间常数测量方法及装置,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测量热电阻的热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电阻时间常数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
测量热敏电阻器的零功率电阻值;
测量热时间常数小于1秒的热敏电阻器,获得热敏电阻器的热时间常数;
测量热敏电阻器在自热冷却后的热时间常数。
进一步的,将热敏电阻器放入测量槽中,并靠近标准温度计,使热敏电阻器得零功率电阻值达到稳定读数;
计算测量热敏电阻器的零功率电阻值RN,通过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R1、R2、R3为已知电阻的电阻值,U0(t)为电压值,E为可变温压电源的电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未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21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