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活塞批量抛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3141.2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9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广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鑫鼎盛智能研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21/16;B24B21/18;B24B21/20;B24B29/02;B24B31/10;B24B31/12;B24B31/14;B24B41/02;B24B4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52381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活塞 批量 抛光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发动机活塞批量抛光设备,发动机活塞电镀前需要进行抛光,传统抛光方式自动化程度低,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将活塞置于料斗内,料斗小幅度振动将活塞排出不会堵塞,当活塞曲面向下时排出可直接滚出,当活塞平面向下时被拦截无法运动,拨动叶将活塞拨倒,活塞运动至U型架处,U型架可将活塞有序的一个个排出,防止相互碰撞造成划伤,活塞继续运动至粗抛石下方,被粗抛石将活塞曲面打磨光滑至指定直径后排出,可以有效的使打磨后的直径同一,防止活塞误差过大导致不能用,活塞进入精抛组合体后被细砂和皮毛打磨进行表面精抛,精抛后活塞被排出,细砂和皮毛经过循环重新打磨新活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发动机活塞批量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发动机活塞电镀前需要进行抛光,传统抛光方式自动化程度低,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活塞批量抛光设备,可以批量自动化的为发动机活塞抛光。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发动机活塞批量抛光设备,包括出料粗抛组合体和精抛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粗抛组合体与精抛组合体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出料粗抛组合体包括料斗、料斗支耳、拨杆、弹簧架、弹簧Ⅰ、底板、电机Ⅰ、电机Ⅰ支架、凸轮Ⅰ、出料架支耳、出料架、挡杆、电机Ⅱ支架、电机Ⅱ、拨动叶、拨槽、斜块、凸轮Ⅰ轴、带轮Ⅰ、皮带Ⅰ、带轮Ⅰ轴、带轮Ⅰ轴支架、凸轮Ⅱ、U型架、上挡杆、下挡杆、带轮Ⅱ、皮带Ⅱ、粗抛轴、粗抛支架、转辊、粗抛带和粗抛石,料斗与料斗支耳相连接,料斗与拨杆相连接,料斗与弹簧架相连接,弹簧Ⅰ两端分别与弹簧架、底板相连接,弹簧Ⅰ处于拉伸状态,底板与电机Ⅰ支架相连接,电机Ⅰ支架与电机Ⅰ相连接,电机Ⅰ与凸轮Ⅰ轴相连接,凸轮Ⅰ轴与一个出料架支耳转动连接,料斗支耳与两个出料架支耳相铰接,凸轮Ⅰ轴与凸轮Ⅰ相连接,出料架支耳与出料架相连接,出料架与挡杆相连接,出料架与电机Ⅱ支架相连接,电机Ⅱ支架与电机Ⅱ相连接,电机Ⅱ与拨动叶相连接,拨槽位于出料架内,两个斜块均与出料架相连接,出料架与底板相连接,凸轮Ⅰ轴与带轮Ⅰ相连接,带轮Ⅰ设有两个,两个带轮Ⅰ通过皮带Ⅰ相连接,一个带轮Ⅰ与带轮Ⅰ轴相连接,带轮Ⅰ轴与带轮Ⅰ轴支架转动连接,带轮Ⅰ轴支架与底板相连接,带轮Ⅰ轴与凸轮Ⅱ相连接,凸轮Ⅱ与U型架相接触,U型架与出料架转动连接,U型架两端分别与上挡杆、下挡杆相连接,带轮Ⅰ轴与带轮Ⅱ相连接,带轮Ⅱ设有两个,两个带轮Ⅱ通过皮带Ⅱ相连接,一个带轮Ⅱ与粗抛轴相连接,粗抛轴与转辊相连接,两个转辊均与粗抛支架转动连接,粗抛支架与出料架相连接,两个转辊通过粗抛带相扣和,粗抛支架与粗抛石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精抛组合体包括底部支架、粗抛支架、电机Ⅲ支架、精抛支架、电机Ⅲ、锥形螺旋叶轴、带轮Ⅲ、皮带Ⅲ、进料筒、进料口、锥筒、下滑筒、回流筒、锥形螺旋叶、滑轨、出料挡板、压杆、T 型滑块、弹簧Ⅱ、回流轴和回流螺旋叶,底部支架与粗抛支架、电机Ⅲ支架、精抛支架相连接,粗抛支架与底板相连接,电机Ⅲ支架与电机Ⅲ相连接,电机Ⅲ与锥形螺旋叶轴相连接,锥形螺旋叶轴与进料筒转动连接,进料口位于进料筒上,进料筒、回流筒均与精抛支架相连接,进料筒与锥筒相连接,锥筒与下滑筒相连接,下滑筒与回流筒相连接,回流筒与进料筒相连接,回流筒与进料筒连接端弯折处筒设有向下的斜度,锥形螺旋叶轴与锥形螺旋叶相连接,滑轨与锥筒相连接,出料挡板与锥筒相铰接,压杆与出料挡板相接触,压杆与T型滑块相连接,T型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弹簧Ⅱ两端分别与T型滑块、滑轨相连接,弹簧Ⅱ处于压缩状态,锥形螺旋叶轴与带轮Ⅲ相连接,带轮Ⅲ设有两个,两个带轮Ⅲ通过皮带Ⅲ相连接,一个带轮Ⅲ与回流轴相连接,回流轴与下滑筒转动连接,回流轴与回流螺旋叶相连接,回流螺旋叶与锥形螺旋叶旋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鑫鼎盛智能研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鑫鼎盛智能研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31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时间间隔标准改善机场跑道容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止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