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电源工作寿命的预测方法以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4833.9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1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林陈能;吴小娟;王斌;赵仕绪;杜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8 | 分类号: | G01R31/388;G01R31/389;G01R31/392;G01R31/3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电源 工作 寿命 预测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电源工作寿命的预测方法以及装置,通过模拟复合电源加速工作,并分别计算复合电源的修正系数,结合复合电源在不同温度下的自放电消耗容量,预测复合电源的工作寿命。本发明通过模拟复合电源的加速工作状态,对复合电源在应用场景下进行寿命预测,首先要根据复合电源的功耗模式计算加速测试倍数m,再根据应用场景的应用功耗、截止电压通过加速手段确认修正参数K1和K2,最后根据不同温度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自放电以及复合电源间的漏电流确认复合电源的自放电容量,预测工作寿命,具有方法简单、预测时间短和结果准确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电源工作寿命的预测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等的发展,对电池系统的健康状态及寿命预测变得尤为重要,目前,电池系统寿命预测方法无法消除使用环境的差异对电池系统寿命预测造成的干扰,影响电池系统寿命预测的准确性。
复合电源是由锂亚硫酰氯电池与二次储能器件(电池电容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容等)组合而成,主要在智能表计、智慧交通和智慧家居等智能领域应用,对长期可靠性要求较高,一般需达到10~20年的使用寿命。
目前对复合电源的工作寿命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a、直接通过应用功耗计算理论年消耗容量,根据复合电源的额定容量进行粗略计算,此方法进行工作寿命预测的准确度不高;b、根据实际的功耗模式对复合电源进行放电,此方法虽然比较接近实际应用场景,但是需要的测试时间长达数年,且不符合工作场景下环境温度对工作寿命的影响。
CN112379297A公开了一种电池系统寿命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电池系统寿命预测方法包括:对电池系统中的电池组进行循环寿命测试,得到若干第一数据集;对电池组进行存储寿命测试,得到若干第二数据集;根据若干第一数据集、若干第二数据集以及电池系统寿命预测模型对电池系统进行最终寿命预测,得到电池系统的寿命预测数据;其中,电池系统寿命预测模型包括有电池电模型、电池热模型、电池压力模型以及电池老化模型。该电池系统寿命预测方法能够消除使用环境对预测数据的影响,提高了电池系统寿命预测的准确性。但计算方法复杂,模拟环境要求高。
CN110095731A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长寿命空间锂离子电池的剩余寿命直接预测方法,该方法采集每节锂离子电池每个周期内的电池容量数据构建数据集,根据设定每节电池寿命最大值和周期数获得不同周期下每节电池的剩余寿命;将数据集作为训练数据输入,将电池剩余寿命作为输出数据,将输入和输出数据带入相关向量机模型得到训练好的容量序列与剩余寿命的映射模型;将各周期下的待预测电池容量输入到映射模型中,得到待预测电池剩余寿命的估计值。依然存在预测方法复杂,测试步骤繁琐等问题。
现有电池的寿命预测方法均存在方法复杂、测试条件苛刻和步骤繁琐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预测方法具有方法简单的情况下,应用于复合电源,还能够保证测试方法的条件简易,并且预测时间短和结果准确,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电源工作寿命的预测方法以及装置,通过模拟复合电源的加速工作状态,对复合电源在应用场景下进行寿命预测,首先要根据复合电源的功耗模式计算加速测试倍数,再根据应用场景的应用功耗、截止电压通过加速手段确认修正参数K1和K2,最后根据不同温度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自放电以及复合电源间的漏电流确认复合电源的自放电容量,预测工作寿命,具有方法简单、预测时间短和结果准确等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电源工作寿命的预测方法,所述的预测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48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