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膜式管排降膜蒸发管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5376.5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7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赵创要;姚卓良;吴京栋;齐迪;樊菊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F28F1/00;F28F9/2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膜式管排降膜 蒸发 管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膜式管排降膜蒸发管束,包括多个换热管及导流板;换热管水平布置,多个换热管呈一列平行排布,相邻换热管的顶底面采用导流板连接,导流板长边与换热管接触,导流板短边竖直布置,位于最下方的换热管底部布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与换热管材质相同。有利于液膜完整地覆盖在换热管表面,避免发生干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降膜蒸发器领域,涉及一种膜式管排降膜蒸发管束。
背景技术
降膜蒸发器作为一种高效的蒸发设备,横管降膜蒸发器在制糖、制冷、海洋热能转换、食品加工、污水处理及余热利用、太阳能热利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横管降膜蒸发器管束内为气-液两相流动,往往液膜产生的不均匀分布与换热表面的干涸,会影响传热效率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膜式管排降膜蒸发管束,有利于液膜完整地覆盖在换热管表面,避免发生干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膜式管排降膜蒸发管束,包括多个换热管及导流板;
换热管水平布置,多个换热管呈一列平行排布,相邻换热管的顶底面采用导流板连接,导流板长边与换热管接触,导流板短边竖直布置,位于最下方的换热管底部布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与换热管材质相同。
优选的,换热管长度大于导流板长度,导流板位于换热管中间位置。
优选的,导流板厚度等于换热管的管壁厚度。
优选的,位于最下方的换热管底部的导流板,其短边长度为换热管的管壁厚度的三倍。
优选的,相邻换热管之间的导流板,其短边长度大于换热管的管壁厚度的三倍。
优选的,导流板与换热管一体式制作。
优选的,一列换热管为一组管束,多组管束并排布置。
进一步,相邻管束之间的换热管并排布置,一组管束中两个相邻换热管与其相邻组管束中位置对应的两个相邻换热管之间的轴心连线为矩形。
进一步,相邻管束之间的换热管并排交错布置,一组管束中的换热管与其左右相邻两个管束中位置对应的换热管之间的轴心连线为三角形。
进一步,相邻管束之间的换热管并排交错布置,一组管束中两个相邻换热管与其左右相邻两个管束中位置交错的换热管之间的轴心连线为菱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两个换热管之间布置导流板,对液膜在管束间的两相流动具有很好的导流作用,使得管束间气-液流动更加稳定,制冷剂液膜流经换热管后在导流板表面铺展,避免了液膜聚集、滴落,增加了液膜有效覆盖率;稳定的液膜流动使得管束间液滴飞溅、蒸气夹带液滴现象减少,覆盖管束所需的最小液膜量减小;并且换热管与导流板的组合增加了有效传热面积、增加了换热量;导流板的存在可以有效加速换热管底部气泡逸出、改善换热均匀性、推迟膜态沸腾、提高临界热流密度,避免发生干涸,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传热性能。
进一步,换热管长度大于导流板长度,用于使换热管两端在蒸发器内部进行固定及连接被冷却工质。
进一步,位于最下方的换热管底部的导流板,其短边长度为换热管的管壁厚度的三倍,从而保证底层换热管下滞止点处的液膜可以顺利滴落,推迟膜态沸腾。
进一步,导流板与换热管一体式制作,从而避免导流板和换热板之间产生缝隙,减小接触热阻,从而保证稳定的液膜流动,避免了液膜聚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降膜蒸发管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降膜蒸发管束径向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53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