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多锥体旋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5705.6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8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鄂殿玉;崔佳鑫;李政权;苏中方;范海瀚;匡世波;唐叶辰;邹瑞萍;余艾冰;张思钊;熊仕显;任洪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4C5/081 | 分类号: | B04C5/081;B04C5/14;B04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黄攀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锥体 旋流器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多锥体旋流器,包括旋流锥筒,固定于旋流锥筒顶端进水端的进水管、固定于溢流端的出水管、固定于旋流锥筒底端集尘端的压缩锥筒,以及固定于压缩锥筒出水端的输送筒,旋流锥筒包括通过法兰依次连接且直径逐渐减小的一级锥体、二级锥体以及三级锥体,压缩锥筒包括通过法兰固定于旋流锥筒出水端的压缩室,固定于压缩室的内腔底端的动力室,通过轴承与动力室顶端壳体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固定于旋转轴外周面的动压缩板,以及固定于压缩室顶端内壁上的静压缩板。本发明能够对流体进行多次离心处理,且能够对压缩锥筒处理后的物料进行再次处理,减少压缩锥筒二次处理次数,提高旋流器的分离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流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多锥体旋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水力旋流器常常出现在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及轻工以及环保等工业部门,作为分离分级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有专利(申请号为:200820002125.8)提出一种高效分级旋流器,该产品采用三维螺旋线型给料形式,待分离的物料进入旋流器后首先沿给料箱柱体内设置的内导流道做旋转运动,不同粒级的物料在此过程中初步分层,产生预分离效果。同时内流道的流体与旋流器内流体旋转运动之间的流速差和流动角度差大幅减小,从而降低入料口处的湍流和旋流器内的紊流程度,提高分离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分级效率大幅提高。此外,现有另一专利(申请号为:201320091060.X)的专利文献提出一种新型锥体角度渐变的水力旋流器,该产品包括中空的圆柱体和与圆柱体相通的倒锥体组成的筒体,筒体上分别设有进料管和溢流管,倒锥体上设有底流口,倒锥体的锥面上设有弧形凸面,弧形凸面沿轴向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并与倒锥体的锥面光滑过渡,该产品中的倒锥体内壁角度渐变的水力旋流器,从而使旋流器内部流场产生变化,改变了物料在旋流器内的停留时间,提高流体的切向速度,提高离心力,调节旋流器的分离粒度,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效率。
上述旋流器虽然具有调节旋流器的分离粒度,以及提高旋流分离效率的优点。然而,传统的旋流器往往采用旋流器锥筒作为一个整体的施工工段,未对旋流器工作进行精确划分,从而影响旋流器的使用寿命以及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多锥体旋流器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多锥体旋流器,包括旋流锥筒,固定于所述旋流锥筒顶端进水端的进水管、固定于所述溢流端的出水管、固定于所述旋流锥筒底端集尘端的压缩锥筒,以及固定于所述压缩锥筒出水端的输送筒;
所述旋流锥筒包括通过法兰依次连接且直径逐渐减小的一级锥体、二级锥体以及三级锥体,位于顶端的一级锥体通过法兰与进水管相连接,位于底端的三级锥体通过法兰与压缩锥筒相连接;
所述压缩锥筒包括通过法兰固定于所述旋流锥筒出水端与输送筒进水端之间的压缩室,固定于所述压缩室的内腔底端的动力室,通过轴承与所述动力室顶端壳体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固定于所述旋转轴外周面的动压缩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压缩室顶端内壁上且与所述动压缩板交错设置的静压缩板,所述旋转轴用于带动所述动压缩板进行旋转,以压缩所述动压缩板与所述静压缩板之间的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室包括固定于所述旋流锥筒出水端的筒形室以及固定于所述输送筒进水端的锥形室,所述筒形室与所述锥形室之间为相互焊接。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该设置可使得流体沿压缩室的弧形面进行再一次离心分离,以提高旋流器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靠近所述动力室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设有偏心挤压盘,所述偏心挤压盘位于所述锥形室的内腔。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利用偏心挤压盘挤压锥形室内部的流体中的固装物,以挤压该固装物中的水分,从而提高水与固体之间的分离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57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