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减缓冲击的翼闸机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7976.5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9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严陈;李进农;胡晓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雷格特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6 | 分类号: | E01F1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215127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缓 冲击 机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减缓冲击的翼闸机芯,其使得门板在关闭过程碰到人体时、不会产生伤害人体的冲击力,确保人安全通过,其包括:背架组件,其包括有扇叶放置腔,扇叶放置腔的入口区域为开启侧;外扇叶组件,其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背架组件的对应区域,其包括有内腔,所述外扇叶组件包括两种设置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外扇叶组件位于所述背架组件的扇叶放置腔内,第二状态下所述外扇叶组件的外侧外露于所述背架组件的开启侧;内扇叶组件;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固装于背架组件上;第一连杆组件;第二连杆组件;弹性元件组件,其包括有弹性部分、扭转件,所述扭转件的一端连接弹性部分的一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闸机机芯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减缓冲击的翼闸机芯。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领域,闸机是重要的组成结构,当人们通过闸机后进出时,会发生闸机关闭过程中、闸机门板碰撞人体的情况,现有的闸机门板不具有缓冲作用,人体被碰撞后易受伤,进而导致不必要的事故发生,为此,如何降低闸机门板关闭过程中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闸机机芯结构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减缓冲击的翼闸机芯,其使得门板在关闭过程碰到人体时、不会产生伤害人体的冲击力,确保人安全通过。
一种可减缓冲击的翼闸机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背架组件,其包括有扇叶放置腔,扇叶放置腔的入口区域为开启侧;
外扇叶组件,其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背架组件的对应区域,其包括有内腔,所述外扇叶组件包括两种设置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外扇叶组件位于所述背架组件的扇叶放置腔内,第二状态下所述外扇叶组件的外侧外露于所述背架组件的开启侧;
内扇叶组件,其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外扇叶组件,所述内扇叶组件包括两种设置状态,第三状态下所述内扇叶组件位于所述外扇叶组件的内腔,第四状态下所述内扇叶组件的外侧弧形区域外露于所述外扇叶组件的远离背架组件的区域;
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固装于背架组件上;
第一连杆组件;
第二连杆组件;
弹性元件组件,其包括有弹性部分、扭转件,所述扭转件的一端连接弹性部分的一端;
所述电机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其中一输出端枢接弹性元件组件的第一端,所述弹性元件组件的第二端枢接所述外扇叶组件的内侧对应位置、形成第三转轴,所述扭转件的另一端枢接第一连杆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另一端枢接所述内扇叶组件的内侧位置。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组件包括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设置有弹性部分放置区域,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其中一输出端枢接连接壳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外扇叶组件布置,所述连接壳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转轴枢接外扇叶组件的内侧对应位置,所述弹性部分放置区域位于连接壳体的相对下部区域,弹性部分内置于所述弹性部分放置区域内,所述弹性部分在未受力状态下顶装于所述扭转件的一端;
所述扭转件的扭转点重合于所述第三转轴;
所述外扇叶组件的内侧位置固装有外扇叶固定臂组件,所述外扇叶固定臂组件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背架组件的对应区域;
所述第三转轴布置于所述外扇叶固定臂组件的中上部区域;
其还包括有复位元件,所述复位元件的固定部枢接背架组件的对应区域,所述复位元件的弹性端枢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组件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复位元件用于电机断电状态下,内扇叶组件、外扇叶组件的收缩复位,确保闸机处于开启通道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雷格特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雷格特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79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