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电座舱显示系统仿真测试方法及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8257.5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8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刘一楠;郎魁军;王言伟;王亚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刘传准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座舱 显示 系统 仿真 测试 方法 平台 | ||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航电座舱显示系统仿真测试方法及平台。该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基于SCADE Display设计的座舱显示系统的画面显示模型,确定画面显示模型的接口;步骤S2、基于SCADE Suite构建仿真应用程序;步骤S3、通过数据模拟子模型生成用于座舱显示的显示参数,通过控制模拟子模型产生飞机控制指令数据;步骤S4、通过显示软件控制逻辑子模型对所述显示参数及飞机控制指令数据进行逻辑处理,生成座舱显示界面显示逻辑,并通过接口对画面显示模型进行赋值;步骤S5、通过画面显示模型进行渲染显示。本申请解决了航电座舱显示系统仿真测试难度大,耗时,软件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能够降低测试成本、提高软件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航电座舱显示系统仿真测试方法及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的综合航电座舱显示系统研制过程中,显示软件的测试工作使用传统的测试方法进行。传统测试方法的缺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研制风险,而且,产品的维护和升级也将会很困难。
采用传统测试方法测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综合航电座舱显示软件需要与很多其它的子系统进行交联,测试过程需要其它供应商的配合,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协调及沟通工作很复杂,增加了测试工作的难度。
2)传统的测试方法,需要显示软件开发完成,而且还需要与之交联的软件开发完成之后,才能拿到目标平台进行测试。这样不仅存在相关供应商之间的相互等待的问题,而且,大量的回归测试,需要频繁的软件烧制操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3)综合航电座舱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都需要在目标平台进行测试,而目标平台的成本很高,一般情况下,可能一个型号只配置一个目标平台,所以,并没有无限的资源供各个子系统测试使用,这样就造成测试平台的资源紧张,分配给每个子系统的测试时间会很少。较少的测试时间,必然会引起测试的不充分,不仅影响软件的质量,而且可能会造成软件研制的不成功。
4)综合航电座舱显示软件测试过程中需要其它子系统配合准备相关的测试场景,测试数据的准备工作很难,而且耗时,频繁的回归测试,还会产生大量的重复工作。
5)测试结果分析、错误溯源困难。测试过程中,为了分析测试结果,不可避免的需要查看测试过程数据,这就需要添加大量冗余的打印信息代码,而且数据的查看也不直观,不仅增加了分析的难度,而且增加了很多的测试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航电座舱显示系统仿真测试方法及平台,综合航电座舱显示软件的测试工作大部分是集中在对软件应用层的测试上,通过对软件应用层模型进行充分的测试,大量减少对应用层模型的测试时间,能够在很大程度解决测试难度大,耗时,软件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航电座舱显示系统仿真测试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S1、获取基于SCADE Display设计的座舱显示系统的画面显示模型,确定所述画面显示模型的接口;
步骤S2、基于SCADE Suite构建仿真应用程序,所述仿真应用程序包括测试集成模型,在所述测试集成模型中,确定与所述画面显示模型的接口进行数据交互的适配接口,在所述接口与所述适配接口之间建立连接,其中,所述测试集成模型包括显示软件控制逻辑子模型、数据模拟子模型以及控制模拟子模型;
步骤S3、通过所述数据模拟子模型生成用于座舱显示的显示参数,通过所述控制模拟子模型产生飞机控制指令数据;
步骤S4、通过所述显示软件控制逻辑子模型对所述显示参数及飞机控制指令数据进行逻辑处理,生成座舱显示界面显示逻辑,并通过所述接口对所述画面显示模型进行赋值;
步骤S5、通过所述画面显示模型进行渲染显示。
优选的是,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82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