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絮凝分级脱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9126.9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4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李建波;汪玲玲;李亮;刘亮亮;王淑杰;朱金波;闵凡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52;C02F1/38;C02F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柯凯敏;时理想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分级 脱水 装置 | ||
1.一种絮凝分级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状布置的罐体(10),罐体(10)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混药区、絮凝沉降区、离心脱水区和颗粒筛分区;
罐体(10)的上端设置用于向混药区投放初始物料(a)的进料口(11);
混药区内设置有加药机构(20),加药机构(20)用于向混药区内的初始物料(a)中加入参与絮凝反应的化学药剂;
絮凝沉降区具有用于盛接混药区下沉的沉淀物料(d)的沉淀池(50);絮凝沉降区的罐体(10)侧壁上设置有供沉淀物料(d)上方的液体溢出的溢流口(12),溢流口(12)的高度低于进料口(11)且高于沉淀池(50)的入口;
离心脱水区具有回转配合的碗状筛篮(60)和驱使筛篮(60)回转的离心驱动组件(63),筛篮(60)用于盛接沉淀池(50)卸出的沉淀物料(d),筛篮(60)的回转轴沿铅垂方向布置,筛篮(60)的侧壁具有供沉淀物料(d)中分离的水分通过的通液孔,筛篮(60)的外周侧设置有分别与各通液孔均连通的导流腔(62),导流腔(62)分别与筛篮(60)的外侧壁、罐体(10)的内壁密封配合,罐体(10)上设置有与导流腔(62)相连通的离心液出口(13);
颗粒筛分区设置有筛分机构(70),筛分机构(70)用于对筛篮(60)排出的脱水物料(f)中不同粒级的颗粒实施筛分;罐体(10)的底部设置供筛分过程中的水分排出的排水口(14);
还包括溢流分散管道(80),溢流分散管道(80)分别与溢流口(12)、离心液出口(13)相连通,溢流分散管道(80)具有供溢流液(c)和/或离心液(e)排出的混合液出口(81);
离心脱水区的罐体(10)外侧还设置振动组件(64),振动组件(64)沿罐体(10)的周向间隔布置,振动组件(64)用于驱使筛篮(60)沿轴向激振,使得筛篮(60)内的沉淀物料(d)上下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分级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筛篮(60)包括筛篮主体和接料件(61),筛篮主体与罐体(10)内壁之间形成供脱水物料(f)通行的通行间隙,接料件(61)为与筛篮主体同心布置的环形件并设置在通行间隙内,接料件(61)用于盛接筛篮主体中移出的脱水物料(f),接料件(61)的内环边部与筛篮主体的边沿密封连接,接料件(61)的外环边部与罐体(10)的内壁密封配合;接料件(61)上设置有供脱水物料(f)向下排出的排料口,排料口与导流腔(62)之间分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絮凝分级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料件(61)的上表面高度低于筛篮主体的顶边,筛篮主体的顶边向下延伸并与接料件(61)的内环边部向连接,排料口设置在接料件(61)上表面的较低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絮凝分级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料件(61)为导流腔(62)的上侧腔壁构成,导流腔(62)的腔底高度低于筛篮(60)的底部高度,离心液出口(13)与导流腔(62)的腔室底部对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分级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混药区中部还设置有用于对初始物料(a)与化学药剂搅拌混合的搅拌机构(30),搅拌机构(30)包括立状布置的搅拌轴和搅拌轴上安装的各个搅拌叶(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絮凝分级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混药区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初始物料(a)向搅拌机构(30)处推动的推料机构(40),推料机构(40)包括沿罐体(10)的径向活动装配的推板(41),推板(41)的中部设置空缺部,空缺部内安装有柔性的隔膜(42),隔膜(42)用于在推板(41)往复移动过程中产生波动并使得物料中的固态物质分散,推板(41)与调节其沿罐体(10)径向移动的推料驱动组件(43)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分级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机构(20)为射流混药组件构成,射流混药组件包括加药管(21)和加药泵(22),加药泵(22)串接在加药管(21)的出口端,用于将加药管(21)入口端流入的化学药剂喷射至初始物料(a)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912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