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网扬尘颗粒物排放量动态监测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0292.0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1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满瀚阳;蔡雯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网 扬尘 颗粒 排放量 动态 监测 分析 方法 | ||
1.路网扬尘颗粒物排放量动态监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搭载有大气污染物检测器的测试用车获取环境背景颗粒物浓度及车后气团颗粒物浓度得到采样数据;
步骤2,建立从车后气团颗粒物浓度向实际扬尘颗粒物排放的动态响应关系;以AP-42方法的扬尘测试及定量计算结果为约束,建立从车后气团颗粒物浓度向实际扬尘颗粒物排放的动态响应关系,得到道路扬尘颗粒物动态排放强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EFi,j=γi,j×ci,j×S0×10-3
其中,EFi,j为位置i对应的扬尘j颗粒物排放速率,单位为:g/(km·辆);j指示当前扬尘颗粒物为PM2.5或者PM10,ci,j为i对应的扬尘j颗粒物的尾部气团颗粒物浓度和背景颗粒物浓度的浓度差,单位为:ug/m3;S0为基准通量面积,单位为:m2;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综合考虑车型、风向风速、车速参数进行车辆流场仿真,设置不同的车速及风向风速矩阵组合,使用CFD模型计算“车速-风速风向-稀释系数变化比例”响应曲面数据集γ;
步骤2-2,根据测试用车实际测试获取的道路扬尘数据,使用离线滤膜颗粒物测试结果对检测器的PM2.5和PM10数据进行校正;
步骤2-3,使用“车速-风速风向-稀释系数变化比例”基础数据集,根据多行驶状态、多路况的动态测试结果,建立动态响应关系,得到道路扬尘颗粒物动态排放强度的计算公式;以AP-42方法的扬尘测试及定量计算结果为约束拟合得到s0数值;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3-1,使用颗粒物采样膜托加装PTEF膜的方式对采样器进行改装,每间隔200m采集1m2的路面积尘得到采样数据;
步骤2-3-2,根据路面积尘的采样数据分别计算积尘负荷,积尘负荷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0为扬尘样品质量,单位为:g;m20、m100和m200分别为20目、100目和200目标准筛净重,单位为:g;M20、M100和M200分别为过筛后20目、100目和200目筛及筛上物重量之和,单位为:g;S为采样面积,单位为:m2;
步骤2-3-3,根据路面积尘的采样数据计算扬尘排放量,扬尘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sEFi,j=kj×(sLi)0.91×(W0)1.02
式中:sEFi,j为第i种等级道路上第j种扬尘颗粒物积尘负荷法排放因子,单位为:g/(km·辆);kj为道路扬尘第j种颗粒物的粒度乘数,单位为:g/km;sLi为位置i的负荷,单位为:g/m2;W0为车重,单位为:t;
步骤2-3-4,使用sEFi,j和EFi,j进行线性拟合,计算得到基准通量面积S0;
步骤3,结合采样数据和动态响应关系,计算得到路网扬尘颗粒物动态排放强度及扬尘颗粒物排放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网扬尘颗粒物排放量动态监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测试用车顶部及车尾各放置一套大气污染物检测器以分别获得背景颗粒物浓度和车后气团颗粒物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029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