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农业信息化监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1508.5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0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海;齐仁龙;朱小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8B17/12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8 | 代理人: | 郭丽娜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农业 信息化 监控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农业信息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农业信息化监控装置,包括光伏供电模块、通信模块、辅助识别模块、主控模块、存储模块、主动监测模块、光线判断模块和避雷模块,避雷模块和光伏供电模块相连,主控模块分别和通信模块、辅助识别模块、存储模块、主动监测模块、光线判断模块相连,通信模块用来给管理者发出警报触发信号,存储模块将辅助识别模块识别的图像进行存储,光线判断模块辨别昼夜,本发明可以在白天进行充电且处于休眠状态,在夜晚时进入工作状态,通过四面均匀监控,保证监控有效,本发明还采用主动加辅助监控的方式监控庄稼田地,先静后动的工作方式,避免一直主动监控浪费大量的电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信息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农业信息化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对农业信息化监控是一个宽泛的主题,对于农业收获环节监控庄稼着火也是其中一项,现在的对于庄稼着火的监测主要是采用卫星遥感的方法进行的,但因为我国地大,庄稼种植面积大,卫星很少能够监测的过来,效率不高,当庄稼在白天着火时,在田地间工作或者路过的人员就能够发现庄稼着火并报警;
当庄稼着火是在夜晚时,人们熟睡后庄稼田地着火,很难有人能够发现火灾,况且人们都在空调屋内,门窗紧闭,着火的烟味不能够叫醒熟睡的人,早上醒来发现庄稼烧没了,人们是悲痛欲绝的,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有必要发明一种在夜间对庄稼进行着火监控的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农业信息化监控装置,具备夜间监控庄稼着火的功能,区分白天和黑夜进行设置不同的状态,通过对传感器的电压电流同时检测,效率较高,能够及时发现火灾,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农业信息化监控装置,包括光伏供电模块、通信模块、辅助识别模块、主控模块、存储模块、主动监测模块、光线判断模块和避雷模块,避雷模块和光伏供电模块相连,主控模块分别和通信模块、辅助识别模块、存储模块、主动监测模块、光线判断模块相连,光伏供电模块用来提供电能,通信模块用来给管理者发出警报触发信号,存储模块将辅助识别模块识别的图像进行存储,光线判断模块辨别昼夜,避雷模块用来保护电路;
辅助识别模块包括红外摄像头和电机驱动电路,红外摄像头用来采集红外图像,电机驱动电路用来驱动电机转向;
主动监测模块包括恒流电路、红外灵敏传感电路和延时触发电路。
恒流电路用来进行恒流供电,所述的恒流电路包括第三芯片,第三芯片、第十一芯片、第三电位器、第四电位器和第三二极管共同组成恒流电路,第三芯片的第三脚和红外灵敏传感电路相连。
红外灵敏传感电路用来检测红外信号,红外灵敏传感电路包括第一芯片,第一芯片的反相输入端和第四电阻一端相连,第四电阻另一端分别和第二电阻一端、第二电位器一固定端相连,第二电阻另一端和第一电位器一固定端相连,第一电位器的可调端和第一电位器另一固定端相连且和第四电容一端相连,第四电容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一端和恒流电路相连;
第二电位器另一固定端和第二电位器可调端相连且接地,第一红外接收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五电阻一端相连,第五电阻和第六电容并联,第五电阻另一端接地,第一红外接收二极管负极分别和第五电位器的一固定端、第五电容一端、第一芯片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位器的另一固定端和第五电位器可调端相连且和第一电阻一端相连,第一电阻另一端接电源;
第一红外接收二极管正极和由第五芯片、第四芯片、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三电阻组成的双级放大电路相连,第四芯片的输出端和由第十芯片、第八电阻、第一二极管组成的比较电路相连,第一芯片的输出端和第十三芯片的第一脚相连,第十三芯片的第二脚和第六芯片的第一脚相连,第十芯片的输出端和第六芯片的第二脚相连,第六芯片的第四脚和延时触发电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科技学院,未经郑州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15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