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浓缩分离紫苏叶中迷迭香酸的泡沫分离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2707.8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0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胡楠;张志军;李昊哲;李会珍;李子燚;思滢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08 | 分类号: | B01D3/08;B01D3/40;B01D19/02;C11D1/90;C11D3/20;C11D3/60;C07C67/48;C07C69/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徐丹丹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缩 分离 紫苏 叶中迷迭香酸 泡沫 分离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浓缩分离唇形科植物(优选为紫苏叶)中迷迭香酸的泡沫分离法,第一步,紫苏叶浸提液的制备;第二步,第一级泡沫分离利用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为助剂,有效捕收迷迭香酸至气‑液界面,有利于紫苏迷迭香酸的浓缩分离,所得浓缩液可直接作为生产紫苏迷迭香酸粉的原料;第三步,第二级泡沫分离以第一级的残液为进料液,进一步提高紫苏迷迭香酸的回收效果。所述的两级泡沫分离既能大幅提高迷迭香酸的浓缩(富集)比(7.5~14.0),又能增大回收率(86%~99%)。本发明具备流程绿色化、不添加有机试剂、能耗低与操作简单等优点,有效解决了紫苏迷迭香酸的浓缩分离问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分离过程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回收和浓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两级泡沫分离法浓缩分离紫苏叶中的迷迭香酸。
背景技术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是我国卫生部首批颁布的药食两用植物之一,在大健康产业和功能农业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紫苏的需求逐年上升:试验研究、撰文著书如雨后春笋,引种栽培、加工生产如火如荼。特别地,紫苏叶中含有丰富的迷迭香酸(分子式C18H16O8),它是一种水溶性酚酸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过敏、抗抑郁和抗肿瘤等作用,广泛用于医疗、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近年来,从紫苏叶中分离迷迭香酸的代表方法有:①李会珍等(申请号:CN201210366817.1)以结实初期的紫苏叶为原料,经超声提取、大孔树脂吸附、解吸浓缩、酸水溶解、萃取、硅胶柱层析等多个步骤,制得98%以上纯度的迷迭香酸产品;②陆兴国等(申请号:CN201610886395.9)基于乙醇提取、树脂吸附和萃取干燥开发了一种从紫苏叶中提取迷迭香酸的工艺;③姚德坤和孙雷(申请号:CN201610922398.3)以酶为辅助剂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提取,然后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初次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迷迭香酸产品。尽管上述专利中实现了迷迭香酸的高效分离,但从产业化角度而言,上述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分离过程复杂、有机溶剂多、浓缩水平低等缺点。可见开发一种高效、绿色、低成本的浓缩方法对于分离紫苏叶中的迷迭香酸至关重要。
泡沫分离具有设备简单、无污染、能耗低等显著的工程优势已成为浓缩和分离有效成分的主要手段,在降低分离成本、简化分离过程和保证分离效率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并成功用于分离甘草皂苷(申请号:CN201911364785.X)、原人参二醇(申请号:CN201910889434.4)和发酵液中的脂肪酶(申请号:CN202010333376.X)。然而,目前尚没有将其用于紫苏迷迭香酸的回收和富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针对当前紫苏迷迭香酸分离浓缩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添加有机溶剂、中性条件下便可从紫苏叶中浓缩分离迷迭香酸的两级泡沫分离法。该方法针对不具有表面活性的迷迭香酸、选用生物两性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作为起泡剂和捕收剂;采用泡沫排液效果较好的泡沫分离塔作为分离装置,通过两级泡沫分离法高度富集紫苏迷迭香酸、并尽可能提高其回收率。该发明克服了其他分离技术操作工艺复杂、易污染环境和浓缩效果差等缺陷。具体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浓缩分离唇形科植物中迷迭香酸的泡沫分离法,包括获得唇形科植物的浸提液,向浸提液中加入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进行泡沫分离,获得迷迭香酸浓缩液。
优选的,所述的唇形科植物选自迷迭香、薄荷、丹参、紫苏、鼠尾草、夏枯草、肾茶、冬凌草、蜜蜂花、荔枝草、溪黄草、牛至、泽兰、筋骨草、赶黄草、草珊瑚、青兰或薰衣草植物。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唇形科植物为紫苏。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浸提液为紫苏叶浸提液。
优选的,所述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鲸蜡基二甲基甜菜碱、十二烷基酰氨基丙基二甲基甜菜碱、十四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十四烷基酰氨基丙基二甲基甜菜碱、十二烷基二甲基己酸铵或椰油酰氨基丙基甜菜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27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