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外旋风反向分流式空气除尘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4121.5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1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昌锐 |
主分类号: | B01D45/14 | 分类号: | B01D45/14;B01D45/18;B01D45/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516081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风 反向 分流 空气 除尘 方法 装置 | ||
一种内、外旋风反向分流式空气除尘方法和装置,涉空气除尘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旋风离心除尘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的技术不足,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分为进风集尘段、旋风反向分流段和排风段,进风集尘段包括进风筒和集尘箱,旋风反向分流段包括封隔环、导流片、固定板、驱动轴和离心叶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离心叶轮驱动含尘空气运动形成旋转上升的内旋风,其中的颗粒杂质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径向沉降形成外部气流,洁净空气上升至离心叶轮上端经径向进风通道和径向出风通道进入排风段,少量洁净空气在导流片作用下分流返回并驱使外部气流旋转下降形成外旋风,其中绝大部分沉降在集尘箱内,少部分汇流进内旋风,除尘效果好且结构简单、体积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内、外旋风反向分流式空气除尘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除尘指的是采用离心分离、重力分离、过滤分离、静电吸附分离或洗涤分离等方法,借助与除尘方法相对应的除尘装置将可吸入颗粒杂质从含尘空气中分离,从而产生净化空气,应用范围广,广泛应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工业除尘系统、油烟净化系统、焊接烟气净化系统、涂装车间漆雾净化系统等领域中,具有极高的环境、经济与社会价值。
离心分离除尘方法是使用范围最广、成本相对较低、除尘效果较好的一类空气除尘方法,主要应用于旋风离心除尘装置中。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618621U中所公开的一种旋风离心除尘装置,主要由进气管、导流板、储气箱、支架、叶轮、电机、锥形筒、涡壳、排气管、旋风除尘器、循环风管和调节阀组成,通过电机驱动叶轮将锥形筒内的含尘空气经蜗壳推入旋风除尘器中,含尘空气进入旋风除尘器中后会形成旋转向下的外旋流,悬浮于外旋流的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移向器壁,并随外旋流转到除尘器下部,由轴向下部的排尘孔排出,而净化后的气体在旋风除尘器内形成上升的内旋流并经轴向中部的排气管排出。受限于旋风除尘器本身的结构设计,此类除尘装置基本只能分离粒径在0.5微米以上的非粘性、非纤维的干燥粉尘,对包含粒径在0.5微米以下的含尘空气的净化处理效果不理想,使用范围严重受限。而且,此类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相对复杂,旋风除尘器通常设计的较高、较大,需要额外在旋风除尘器上接循环风管以将旋风除尘器中分离出的含尘量小的净化空气进行回流再净化,导致此装置整体的体积、占地面积大,对使用场地的空间要求较高,且实际工作时耗能高、噪音大,制造及使用的成本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除尘效果更好、能够处理不同颗粒大小含尘空气的空气除尘方法,并基于此方法提供一种空气除尘装置。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除尘效果更好、适用于处理不同颗粒大小的含尘空气的除尘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的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除尘效果好且应用范围广的空气除尘装置。
为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不足,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外旋风反向分流式空气除尘装置,包括有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分为相互连通的进风集尘段、旋风反向分流段和排风段,所述的进风集尘段包括有设于壳体底部的进风筒和设于所述进风筒外侧的集尘箱,所述集尘箱的上端盖上设有集尘口。所述的旋风反向分流段包括有径向固设于壳体侧壁上部的、与进风筒同轴线的封隔环,径向固设于所述封隔环上方的、直径大于其内圆孔的孔径且小于壳体内径的固定板,以及若干个紧密轴向环绕排列设于所述固定板与封隔环间的导流片,相邻所述的导流片间在封隔环内圆孔的一端形成侧向进风通道,在固定板边沿的一端形成侧向出风通道。固定板上设有一驱动轴,其上连接有一轴向处于旋风反向分流段内的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的上端部穿过封隔环的内圆孔对应处于所述侧向进风通道的内侧,底端部对应处于进风筒的上部。导流片为朝里前倾式结构,其侧向进风通道一端前倾的方向与离心叶轮的转动方向相同以将侧向进风通道口处的气流分流。所述的排风段包括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通过所述的侧向出风通道与旋风反向分流段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离心叶轮为多翼前倾式叶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昌锐,未经张昌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41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