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射频杀菌的米类杂粮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4832.2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7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B65G47/82;B65G2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王俊晓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射频 杀菌 杂粮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射频杀菌的米类杂粮的加工方法,涉及食品射频杀菌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对米类杂粮进行传送,限位,抬升,最后利用射频发生器进行杀菌处理,完成对米类杂粮的加工。该应用射频杀菌的米类杂粮的加工方法,通过抬升气缸将活动架向上抬升一定的高度,使物料和射频发生器之间的距离缩短,在启动射频发生器后,射频发生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物料的温度,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杀菌效率,最后通过左侧设置的推料组件可以方便的将活动架上的物料推至传送带上,实现对物料的快速送出,整个米类杂粮的射频杀菌加工过程简单高效,并且自动化程度高,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对米类杂粮的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射频杀菌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射频杀菌的米类杂粮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米类杂粮传统的杀菌方式有干热、辐照和环氧己烷熏蒸等,但处理所需时间较长且处理后风味、色泽损失严重,化学物质残留,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射频杀菌是利用射频引起被加热物料带电离子的振荡迁移和偶极子旋转而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提高物料温度,从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相比其他的杀菌方法,射频杀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温度下使米类杂粮的微生物指标满足国家标准,而且不会引起杂粮风味明显的变化。现有的射频杀菌设备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将物料通过传送带送入设备内部,接着通过射频发生器对物料进行加热灭菌,由于物料和射频发生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间隔,导致物料的射频杀菌效率缓慢,并且对于不同的加工物料也无法调整物料和射频发生器的间隔,导致加工设备的使用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射频杀菌的米类杂粮的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射频杀菌设备对物料的杀菌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用射频杀菌的米类杂粮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米类杂粮装袋后放置在射频杀菌加工设备上,启动传送机构,传送带将袋装杂粮送入机箱内部,袋装杂粮的一端送至活动架的上方,启动右侧调节组件和推料组件,首先调节气缸驱动轴伸出,将调节架沿着滑板向下推动,接着调节架内部的推料气缸驱动轴伸出,推料板将袋装杂粮推至活动架的上方;
步骤二、启动压料组件,压料气缸驱动轴带动压料板向下运动,两个压料板对活动架上的袋装杂粮两侧进行限位,使袋装杂粮固定在活动架上,接着启动抬升机构,四个抬升气缸驱动轴伸出,将整个活动架向射频发生器靠近;
步骤三、启动射频发生器,利用射频发生器对袋装杂粮进行杀菌处理3h,最后控制抬升机构复位,解除压料板的固定,控制传送带反向转动,启动左侧推料组件,利用左侧推料板将袋装杂粮推到传送带上,将袋装杂粮从机箱内部送出,完成对米类杂粮的射频杀菌加工。
优选的,所述射频杀菌加工设备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传送机构和杀菌机构,且机箱的内部还设置有抬升机构;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架和传送带,所述传送架的内部传动连接有传送带;
所述杀菌机构包括射频发生器,且射频发生器设置在机箱内壁的顶部,设置无线射频的频率为28MHz,输出功率调节范围为1kW-12kW;
所述抬升机构包括活动架和抬升气缸,且抬升气缸位于活动架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抬升气缸均与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且四个抬升气缸驱动轴的顶端分别与活动架底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活动架的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孔。
优选的,所述活动架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压料组件,所述压料组件包括压料气缸和压料板,所述压料气缸的底端与活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压料气缸驱动轴的一端与压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箱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推料气缸和推料板,且推料气缸驱动轴的一端与推料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4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