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近场直写与溶液电纺技术的双层单向导湿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5375.9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9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杜磊;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H1/728 | 分类号: | D04H1/728;D04H1/4374;D01D5/00;B29C64/106;B33Y1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六方于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2 | 代理人: | 方威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近场 溶液 技术 双层 向导 纳米 纤维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近场直写与溶液电纺技术的双层单向导湿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一种或多种亲水性聚合物材料分散于溶剂中,使用磁力搅拌器使聚合物充分均匀溶解于溶剂得到纺丝液,使用静电纺丝装置,通过溶液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一层无序的亲水微纳米纤维膜A;
(2)将疏水性聚合物材料母粒直接装入纺丝注射器B内,将第一步制备的亲水性微纳米纤维膜A作为接收基材,使用熔体直写设备进行熔体纺丝,通过计算机精准控制滑台带动接收板B运动以打印出预设形状,在亲水微纳米纤维膜A上制备内层疏水性微纳米纤维膜B;
熔体直写过程中所用聚己内酯的重均分子量为4W5,加热温度为80~85 ℃,所用纺丝注射器B型号为25 G,纺丝电压为4~5 kV,气压为1.5~2.5 bar,接收距离为3-4.5 mm,所得纤维直径为5~20 μm,纤维膜B孔径为200~800 μm,最终呈现规则的正方形格子图案;
电压、气压、接收距离在制备过程中保持不变,仅通过计算机调节滑台速度来控制图案打印,接收板B运动速度为500 mm/min ~3000 mm/min,进而得到预设图案;
当计算机控制的接收板B速度高于最终喷射速度,即临界平移速度时,打印出直纤维,并且通过调节接收速度得到不同直径的纤维;反之,若收集器速度低于最终射流速度的话,打印出的纤维则是弯曲的,并且通过调节接收速度得到不同形态的弯曲线圈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直写与溶液电纺技术的双层单向导湿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亲水性聚合物为非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腈、聚丙烯酸、壳聚糖、醋酸纤维素、聚酰胺和聚酰亚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直写与溶液电纺技术的双层单向导湿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疏水性聚合物为聚己内酯、聚偏氟乙烯或聚氨酯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直写与溶液电纺技术的双层单向导湿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亲水性聚合物所用溶剂为四氢呋喃、N, N-二甲基甲酰胺、N, N-二甲基乙酰胺、甲酸、乙二醇、二氯甲烷和二甲基亚砜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直写与溶液电纺技术的双层单向导湿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纺丝液中亲水性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8-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直写与溶液电纺技术的双层单向导湿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电纺丝装置由纺丝注射器A、注射泵、高压电源以及接地的接收板A组成,将纺丝液注入到纺丝注射器A中,纺丝液在强电场中喷射纺丝,在接收板A上沉积一层无序的亲水微纳米纤维膜A。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直写与溶液电纺技术的双层单向导湿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静电纺丝过程中的纺丝电压为8~16 kV,接收距离为15~25 cm,纺丝溶液的灌注速度为0.2~5 ml/h,所得纤维直径为50 nm~3 μm,亲水微纳米纤维膜A平均孔径为0.1~10 μm,厚度为10~150 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537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包
- 下一篇:磁脱扣器和具有该磁脱扣器的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