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数据块截止时间的多径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5764.1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5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崔勇;左旭彤;李山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刘梦晴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数据 截止 时间 传输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数据块截止时间的多径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待发送数据块的截止时间以及当前网络状态,在发送端分配数据传输路径以及时隙;判断发送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在发送条件发生变化时,发送端重新对待发送数据块进行调度。该方法可以降低多块间的竞争,减少带宽浪费,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到端多径数据传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向数据块截止时间的多径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应用程序对传输层的服务提出了许多要求,例如端到端时延和吞吐量。端到端时延受交互式应用程序广泛关注,例如视频会议和在线虚拟现实(VR),这些应用程序通常期望数据在特定的截止时间内到达。这些应用通常以块的形式传输(例如,视频会议中的帧,VR中的图块)。若上述块无法在其截止时间内到达接收端将极大地影响用户体验。例如,VR游戏有25ms交互式时延要求,若时延超过阈值,就会使用户产生晕眩。在视频会议中,为使用户有交互式的应用体验,端到端时延通常需要达到100ms甚至更低。因此,这些应用程序的数据应在截止时间前到达接收端。
与单径相比,多径传输可以提供无缝切换及更大的聚合带宽,所以在上述场景下更有优势,多种多径调度策略被提出,并有多种应用支持多径功能。近年来,许多研究工作围绕着多径调度方案展开。一种主要的方案是,为降低数据包传输时延,调度数据包时选择可用路径中时延最短的路径。但是这种调度方式没有考虑上层应用数据的截止时间,如果所选路径的时延超过数据块的截止时间,则数据会在截止时间后到达接收端从而影响用户体验。另一种主要方案是最小化单个块的完成时间。但是这种方案没有考虑后续块到达对当前块完成的影响,当多个块存在于发送端时,多块会竞争时延小的路径从而造成抢占,进而造成带宽浪费,影响块在截止时间到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面向数据块截止时间的多径传输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降低多块间的竞争,减少带宽浪费,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面向数据块截止时间的多径传输控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面向数据块截止时间的多径传输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待发送数据块的截止时间以及当前网络状态,在发送端分配数据传输路径以及时隙;
判断发送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在所述发送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述发送端重新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块进行调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面向数据块截止时间的多径传输控制方法,通过根据待发送数据块的截止时间以及当前网络状态,在发送端分配数据传输路径以及时隙;判断发送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在发送条件发生变化时,发送端重新对待发送数据块进行调度。通过感知应用数据的截止时间,对发送端缓冲区的所有数据块进行调度以及多径数据的分配,使更多数据块在截止时间前到达接收端。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面向数据块截止时间的多径传输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发送条件包括新的待发送数据块达到所述发送端、存在路径时隙空闲、当前网络状态变化。
可选地,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块在多条路径上发送时间相同的策略进行路径分配,判断使用该发送时间发送当前数据块是否可以满足其可在截止时间前到达接收端;如果可以满足,则按照该发送时间完成数据分配;
如果无法满足,则调整数据块在多径上的分配比例,将延迟长的路径上的数据转移到延迟小的路径上,直到延迟长的路径上发送的数据块能满足当前发送数据块的截止时间;如果无法通过转移来满足,则该数据块不参与数据块调度。
可选地,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57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