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型稳固的改性PEI聚醚酰亚胺聚合物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5782.X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8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谢玉辉;童大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搜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9/08 | 分类号: | C08L79/08;C08L33/20;C08L9/02;C08L11/00;C08L29/04;C08K9/04;C08K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专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3 | 代理人: | 张凤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稳固 改性 pei 聚醚酰 亚胺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树脂改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型稳固的改性PEI聚醚酰亚胺聚合物及其制备工艺。所述PEI聚醚酰亚胺聚合物的组分包括聚醚酰亚胺树脂、短切纤维、改性玻璃纤维、树脂纤维、液体橡胶以及偶联剂;所述改性玻璃纤维为采用成核剂、聚醋酸乙烯以及玻璃纤维反应得到;其制备为采用的改性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的内部结构的稳定,以及结合液体橡胶以及树脂纤维均有助于增强聚合物的强度、韧性、尺寸稳定性和耐温性等性能,形成结构稳定、成型良好的改性PEI聚醚酰亚胺聚合物,适用于电子元器件、结构件等材料的应用,制备步骤简易,适于产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树脂改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型稳固的改性PEI聚醚酰亚胺聚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简称PEI)是无定形聚醚酰亚胺所制造的超级工程塑料,具有最佳之耐高温及尺寸稳定性,以及抗化学性、阻燃、电气性、高强度、高刚性等等,PEI树脂可广泛应用耐高温端子,IC底座、照明设备、FPCB(软性线路板)、液体输送设备、飞机内部零件、医疗设备和家用电器等。
PEI于1970年由美国GE公司研制成功,并在1982年实现工业化声场,该公司采用增强和改性的方法,使得PEI发展成12个系列50多个品种,包括通用、增强、耐磨、耐高温等多种用途的系列产品。1980年,我国国内成功研制出PEI树脂以及具有增强作用的塑料,其性能基本上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聚醚酰亚胺是一种性能非常优异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我国的PEI的产业化生产还较少,大多依赖进口,但由于PEI加工成型温度较高,对其成型工艺和应用研究较少,影响了PEI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稳固的改性PEI聚醚酰亚胺聚合物及其制备工艺,所采用的改性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的内部结构的稳定,以及结合液体橡胶以及树脂纤维均有助于增强聚合物的强度、韧性、尺寸稳定性和耐温性等性能,形成结构稳定、成型良好的改性PEI聚醚酰亚胺聚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型稳固的改性PEI聚醚酰亚胺聚合物,所述PEI聚醚酰亚胺聚合物的组分包括聚醚酰亚胺树脂、短切纤维、改性玻璃纤维、树脂纤维、液体橡胶以及偶联剂;
按质量分数计,所述聚醚酰亚胺树脂占40~50%、短切纤维占5~10%、改性玻璃纤维占15~20%、树脂纤维占10~15%、液体橡胶10~15%以及偶联剂3~6%;
所述短切纤维包括短切PAN纤维、短切PVA纤维的一种或以上;
所述改性玻璃纤维为采用成核剂、聚醋酸乙烯以及玻璃纤维反应得到;
所述成核剂包括三聚氰胺缩甲醛、聚酰胺、纳米碳酸钙和氮化硼的一种或以上;
所述树脂纤维包括聚砜酰胺纤维、聚碳酸酯纤维、芳纶纤维、聚酯纤维的一种或以上;
所述液体橡胶包括液体丁腈橡胶、液体氯丁橡胶的一种;
所述偶联剂包括KH550、KH560以及KH570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成型稳固的改性PEI聚醚酰亚胺聚合物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醚酰亚胺树脂、短切纤维、改性玻璃纤维在518~525℃下熔融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纤维改性聚醚酰亚胺树脂;
2)将温度降至450~480℃,在纤维改性聚醚酰亚胺树脂中加入液体橡胶得到改性聚醚酰亚胺预聚物;
3)将温度降至380~400℃,改性聚醚酰亚胺预聚物与树脂纤维、偶联剂熔融聚合,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双螺杆的转速为70~90r/min,物料挤出时间不超过5min,挤出成型,即得到PEI聚醚酰亚胺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搜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搜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57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