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雷器芯体、避雷器本体及多柱并联避雷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6276.2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0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殷禹;肖鲲;时卫东;张搏宇;赵霞;肖凤女;雷挺;刘晓玮;袁素梅;何计谋;史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楼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雷器 本体 并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避雷器芯体、避雷器本体及多柱并联避雷器。该避雷器芯体包括:多片电阻片;其中,各电阻片均沿电阻片的轴向间隔设置,电阻片用以对入侵流动波进行削幅,以实现电压的限制;任意相邻两片电阻片之间均叠放有金属加厚垫块,形成柱状结构,金属加厚垫块的厚度大于电阻片的厚度。本发明通过任意两片电阻片之间叠放的金属加厚垫块,可避免任意两片电阻片之间的直接接触,同时,在电阻片存在绝缘缺陷而发生表面闪烁产生电弧时,金属加厚垫块抑制电弧烧蚀存在绝缘缺陷的电阻片相邻的电阻片,即避免内部缺陷的扩大,进而抑制电弧的发展,从而避免单个电阻片缺陷导致整只避雷器芯体甚至整个避雷器本体故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避雷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避雷器芯体、避雷器本体及多柱并联避雷器。
背景技术
大容量多柱并联避雷器广泛应用于直流换流站、交流串联补偿装置等领域,主要作用是吸收系统冗余能量,限制过电压。运行经验表明,这种避雷器由于并联柱数多,故障率一直较高。研究表明,大容量多柱并联避雷器故障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概率很低的有缺陷电阻片,有缺陷电阻片表面闪络时极易烧蚀相邻合格电阻片,从而发展为避雷器整柱闪络。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避雷器芯体、避雷器本体及多柱并联避雷器,旨在解决现有多柱并联避雷器有缺陷电阻片表面闪络时极易烧蚀相邻合格电阻片致使避雷器整柱闪络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避雷器芯体,该避雷器芯体包括:多片电阻片;其中,各所述电阻片均沿所述电阻片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电阻片用以对入侵流动波进行削幅,以实现电压的限制;任意相邻两片所述电阻片之间均叠放有金属加厚垫块,形成柱状结构,所述金属加厚垫块的厚度大于所述电阻片的厚度,在所述电阻片存在绝缘缺陷而发生表面闪烁产生电弧时,所述金属加厚垫块抑制电弧烧蚀存在绝缘缺陷的电阻片相邻的电阻片,进而抑制电弧的发展。
进一步地,上述避雷器芯体,基于存在绝缘缺陷的电阻片产生电弧的电弧长度确定所述金属加厚垫块的厚度。
进一步地,上述避雷器芯体,基于避雷器动作时的电流幅度以及存在绝缘缺陷的电阻片产生电弧的电弧发展时间确定存在绝缘缺陷的电阻片产生电弧的电弧长度。
进一步地,上述避雷器芯体,所述金属加厚垫块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mm。
进一步地,上述避雷器芯体,所述金属加厚垫块为饼状结构,其直径等于所述电阻片的直径。
进一步地,上述避雷器芯体,在所述柱状结构的外周沿所述柱状结构的周向布置有若干个绝缘杆,用以固定所述电阻片和所述金属加厚垫块。
本发明提供的避雷器芯体,通过任意两片所述电阻片之间叠放的金属加厚垫块,可避免任意两片电阻片之间的直接接触,同时,在所述电阻片存在绝缘缺陷而发生表面闪烁产生电弧时,金属加厚垫块抑制电弧烧蚀存在绝缘缺陷的电阻片相邻的电阻片,即避免内部缺陷的扩大,进而抑制电弧的发展,从而避免单个电阻片缺陷导致整只避雷器芯体甚至整个避雷器本体故障。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避雷器本体,其设置有上述避雷器芯体。
进一步地,上述避雷器本体,所述避雷器芯体为一个,其外部套设有空心外套,并且,所述空心外套的内径与所述避雷器芯体的外径之差大于或等于60mm。
进一步地,上述避雷器本体,所述避雷器芯体为多个,多个所述避雷器芯体之间并排设置且相互并联,以形成多柱并联结构,所述多柱并联结构的外部套设有空心外套。
由于避雷器芯体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避雷器芯体的避雷器本体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多柱并联避雷器,其设置有上述避雷器芯体。
由于避雷器本体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避雷器本体的多柱并联避雷器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62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芯柱、芯体及避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