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粗糙面到光滑表面的反射率谱数值退化方法、系统、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6467.9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牟媛;盛新庆;吴比翼;郭琨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81 | 分类号: | G01N21/3581;G01N21/3563;G01N21/47;G01N21/5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粗糙 光滑 表面 反射率 数值 退化 方法 系统 介质 | ||
本发明属于粗糙表面反射率谱的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粗糙面到光滑表面的反射率谱数值退化方法、系统、介质,测量粗糙样片的反射率谱,结合遗传算法反演粗糙样片表面粗糙度随波长的变化曲线,并采用四次多项式对粗糙度‑波长曲线进行拟合;将拟合后的粗糙度谱代入粗糙面菲涅尔反射率的基尔霍夫表达式中,求解光滑表面的反射率谱。并采用Lorentz函数对求解的光滑面反射率谱进行拟合修正,最终结果与抛光样本的反射率谱吻合。本发明适用于光滑表面反射率谱无法直接试验测量的材料。该方法可通过数值方法获得光滑表面反射率谱,为Kramers‑Kronig关系、振子模型等提取材料光学常数的理论提供基础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粗糙表面反射率谱的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粗糙面到光滑表面的反射率谱数值退化方法、系统、介质。
背景技术
材料光学常数是研究散射特性的重要输入数据。目前,测量光学常数的设备有椭偏仪、时域光谱系统等。但是上述实验装置对样本材料的加工工艺、材料类型、以及样本表面蚀刻水平要求较高,并不适用于任意样本材料。比如,椭偏仪很难直接测量反射信号较弱的材料;时域光谱系统的测量频点有限,对样本加工工艺要求严苛。因此,基于反射率谱的Kramers-Kronig反演以及振子模型拟合等数学方法,是补充试验测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KK法和振子模型等数学模型,通常需要光滑表面的反射率谱。然而,很多材料,如隐身材料等涂层材料、土壤等地物材料,以及他方飞行器等非合作目标,由于表面材料无法直接机械抛光,从而难以通过实验途径获得光滑表面的反射率谱。理论证明,粗糙度对反射率谱影响显著,将导致基于菲涅尔反射系数的KK关系和振子模型不再适用。因此,需要研究从粗糙面反射率谱退化到光滑面反射率谱的数值方法。
根据粗糙面反射率的理论模型,粗糙表面的粗糙度参数与反射率满足特定的数学模型。比如,粗糙面的平均坡度角与反射率满足Hapke模型;粗糙面的均方根高度和相关长度与反射率满足Davies和Beckmann模型;对于电导率有限的材料,其表面均方根高度与反射率满足简单的高斯关系。上述模型的正问题(即已知表面材料粗糙度和光滑样本反射率,计算粗糙样本的反射率),已经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根据上述数学模型,粗糙度参数如表面均方根高度和相关长度,为表面粗糙起伏的统计参数,数学形式为常数。有学者证明,通过粗糙样片和同材质的光滑样片的太赫兹反射率谱,可以通过粗糙面反射率的高斯形式(表达式为Rr=Rsexp[-(4πcosθδ/λ)2]),提取粗糙样片的粗糙度统计参数,反演结果与轮廓仪物理测量的粗糙度参数吻合,误差为1μm。因此粗糙面的反射率高斯模型,将成为本发明退粗糙度的理论依据。
但是,从理论角度将粗糙面反射率退化到光滑面反射率的逆问题研究较少。根据粗糙面的反射率模型,已知粗糙度和粗糙样片反射率谱,可计算光滑样本反射率。该逆问题的计算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途径,但均存在以下问题和缺陷。
首先,直接法,即当粗糙度δ为反射率模型中的统计常数时,直接基于粗糙面反射率谱Rr计算的光滑样片反射率谱Rs。该方法产生的光滑面反射率谱存在较大偏差。主要原因在于当粗糙度较大时(通常大于0.2个电波长),高斯因子exp[-(4πcosθδ/λ)2]的值将无限趋近于0,从而导致计算的光滑样片反射率谱远大于1。同时,当波长较短时,粗糙度的微小变化会对光滑样片反射率谱的变化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已知表面粗糙度的统计参数,无法在宽频带范围内有效提取光滑样片的反射率。
其次,间接法,即采用3组同材质的粗糙样片反射率谱,结合粗糙样片反射率的对数、光滑样片反射率对数与粗糙度的线性关系,采用最小二乘法,能够成功退化光滑样片的反射率谱。但是该方法需要至少3组以上的粗糙样本,并且已知粗糙表面的粗糙度统计参数。对于表面粗糙性无法加工的涂层材料,以及表面粗糙度无法预知的非合作目标表面材料,该方法无法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64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结构化文本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下一篇:一种合压接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