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路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6812.9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4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霍江游;张勇;李骢;徐晨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5/12 | 分类号: | H04L45/12;H04L43/0823;H04L4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琛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路径 确定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程序 产品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网络路径确定方法,包括:接收路径查询请求,该路径查询请求包括网络流的起始网络节点和终止网络节点,起始网络节点和终止网络节点属于部署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多个网络节点。响应于路径查询请求,获取分布式系统的网络拓扑信息和探针部署信息,该网络拓扑信息用于表征多个网络节点的链路关系,探针部署信息用于标识部署有探针的网络节点。在部署有探针的网络节点发现网络流的情况下,将网络节点确定为转发网络节点。基于起始网络节点、转发网络节点和终止网络节点的最短路径,确定网络流的网络路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路径确定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本公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例如可以应用于金融领域或其他领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分布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路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日新月异,云计算、分布式、大数据等技术纷纷在数据中心得以推广和落地,随着基础环境向大规模、混合规模方向的演进,使得上层业务在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上得以更好的支持,但是却给运维工作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就网络安全而言,一方面网络设备的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导致运维时需要关注的范围在增长,而另一方面通信故障却更细粒化,即维护范围在变大,而故障点在变小。
在通信故障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会话层面的情况下,如何快速获取一批会话在网络中的转发路径,并分析网络路径所流经的共同网络节点,对于故障排查显得非常重要。相关技术也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运维方案,例如通过跟踪路由(trace router,tracert)指令进行路径探测,但是需要消耗网络设备的性能,加重网络设备负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相关技术在运维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网络路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路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路径查询请求,其中,上述路径查询请求包括网络流的起始网络节点和终止网络节点,上述起始网络节点和上述终止网络节点属于部署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多个网络节点;响应于上述路径查询请求,获取上述分布式系统的网络拓扑信息和探针部署信息,其中,上述网络拓扑信息用于表征上述多个网络节点的链路关系,上述探针部署信息用于标识部署有探针的网络节点;在部署有探针的网络节点发现上述网络流的情况下,将上述网络节点确定为转发网络节点;以及基于上述起始网络节点、上述转发网络节点和上述终止网络节点的最短路径,确定上述网络流的网络路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在部署有探针的网络节点发现上述网络流的情况下,将上述网络节点确定为转发网络节点可以包括:基于上述起始网络节点的网络地址信息和上述终止网络节点的网络地址信息,确定上述起始网络节点和上述终止网络节点是否属于同一局域网络;以及在上述起始网络节点和上述终止网络节点属于同一局域网络的情况下,在部署有探针的网络节点发现上述网络流的情况下,将上述网络节点确定为转发网络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网络路径确定方法还可以包括:在上述起始网络节点和上述终止网络节点不属于同一局域网的情况下,基于上述起始网络节点到上述终止网络节点的最短路径,确定上述网络流的网络路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基于上述起始网络节点、上述转发网络节点和上述终止网络节点的最短路径,确定上述网络流的网络路径可以包括:在上述转发网络节点的数量等于1的情况下,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确定上述起始网络节点到上述转发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一最短路径;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确定上述转发网络节点到上述终止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最短路径;以及将上述第一最短路径和上述第二最短路径拼接后的最短路径,确定为上述网络流的网络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6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