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6815.2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4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鲍喆君;付新丽;马思雨;韩天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1/224 | 分类号: | H04L51/224;G10L15/22;G06F16/33;G06F16/332;G06F40/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婷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息 处理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属于人工智能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消息;基于所述消息生成语音提示文本,所述语音提示文本的内容用于提醒用户阅读所述消息;基于预设的处理规则自动触发对所述语音提示文本的第一语音播报;接收用户针对所述第一语音播报的反馈语音;以及当通过语音识别确定所述反馈语音所反映的用户意图为立即阅读所述消息时,触发对所述消息的完整内容的第二语音播报。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消息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上每天都会收到大量各种类型的消息推送,例如,众多应用程序App的运营主体为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经常性主动为用户推送产品推介、账务变动、还款提醒、生日祝福等信息。目前,应用程序App在向用户提供的各类服务推送和资讯消息时一般采用下发短信或App通知栏消息推送的方式。然而这种推送方式,一方面会使各类消息混杂在一起,容易使一些重要消息会被用户无意识地忽略掉,从而导致消息的用户触达有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在消息到达时需要用户主动点击手机才能查阅,当用户不便操作或者不愿意主动阅读时就无法获知消息内容,从而,无法起到高效的消息传递或转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更为灵活有效地传递消息内容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消息;基于所述消息生成语音提示文本,所述语音提示文本的内容用于提醒用户阅读所述消息;基于预设的处理规则自动触发对所述语音提示文本的第一语音播报;接收用户针对所述第一语音播报的反馈语音;以及当通过语音识别确定所述反馈语音所反映的用户意图为立即阅读所述消息时,触发对所述消息的完整内容的第二语音播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基于预设的处理规则自动触发对所述语音提示文本的第一语音播报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消息,播报所述语音提示文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基于预设的处理规则自动触发对所述语音提示文本的第一语音播报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消息,检测进行语音播报的播报设备是否处于可用状态;以及当所述播报设备处于可用状态时,播报所述语音提示文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基于预设的处理规则自动触发对所述语音提示文本的第一语音播报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消息,检查当前时刻是否在预设的允许播报时间范围内;当所述当前时刻在所述允许播报时间范围内时,播报所述语音提示文本;以及当所述当前时刻不在所述允许播报时间范围内时,待时间到达所述允许播报时间范围内时,再播报所述语音提示文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基于预设的处理规则自动触发对所述语音提示文本的第一语音播报包括:在所述消息为等待阅读的多个消息的其中之一时,响应于所述消息的前一个消息的完整内容播报完成,播报所述语音提示文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基于预设的处理规则自动触发对所述语音提示文本的第一语音播报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消息,检测所述用户当前的周围环境的状态;当所述周围环境的状态满足语音播报条件时,播报所述语音提示文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消息生成语音提示文本包括:识别所述消息中预设的关键字段的信息,得到动态识别文本;将所述动态识别文本与固定文本组合拼接,得到所述语音提示文本,其中,所述固定文本为具有预定格式的模板文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消息为半结构化文本,包括消息前缀、消息正文和消息后缀三部分,其中,所述消息前缀和所述消息后缀属于半结构化文本的结构化部分。其中,所述识别所述消息中预设的关键字段的信息包括:识别所述消息前缀和所述消息后缀。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当通过语音识别确定所述反馈语音所反映的用户意图为暂不阅读所述消息时,触发第三语音播报以回应所述反馈语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68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