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毫米波单通道控制TR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7766.4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3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唐耀宗;丁卓富;冯琳;周沛翰;薛伟;邓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雷电微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封浪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毫米波 通道 控制 tr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毫米波单通道控制TR组件,包括组件本体,组件本体的上侧包括多组相互电连接的VM芯片、TR芯片和传输线结构,下侧设置子板和射频供电板,子板上设置连接器,射频供电板上设置DAC芯片,子板与射频供电板电连接;上侧和下侧相对。对应于每一组射频结构,从组件本体的上侧贯穿到下侧均设置有一组绝缘子,射频供电板分别与各绝缘子的一端电连接,各绝缘子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射频结构的VM芯片和TR芯片电连接。本设计的TR组件通道间隔离、收发隔离、供电与控制信号和射频信号隔离,可以提高TR组件的控制精度可运行可靠性,节约了设计空间和制作成本,电磁兼容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毫米波雷达领域,尤其是一种毫米波单通道控制TR组件。
背景技术
毫米波具有频带宽、波长短、分辨率高等优点,近些年来,在雷达、通信、遥感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毫米波天线前端作为毫米波雷达的关键部分,越来越值得人们的关注。毫米波TR组件作为毫米波天线前端的核心部件,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毫米波TR组件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毫米波单通道控制TR组件,以提高TR组件电磁兼容性、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毫米波单通道控制TR组件,包括组件本体,组件本体组件本体从中部划分为上侧和下侧;组件本体的上侧设置至少一组射频结构,各组射频结构相互隔离,每一组射频结构均包括相互电连接的VM芯片、TR芯片和传输线结构;组件本体的下侧设置子板和射频供电板,子板上设置用于接收控制和供电信号的连接器,射频供电板上设置DAC芯片,子板与射频供电板电连接;组件本体上设置有数量与射频结构数量相等的绝缘子,绝缘子与射频结构一一对应,绝缘子从射频结构所在位置贯穿到下侧,射频供电板分别与各绝缘子的一端电连接,各绝缘子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射频结构的TR芯片和VM芯片电连接。TR组件控制各组射频结构的控制和供电信号以实现单通道控制。
进一步的,相邻射频结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金属隔板。金属隔板起到通道间隔离的作用,进而提高通道间隔离度和电磁兼容性能。
进一步的,DAC芯片设置于射频供电板上、远离组件本体一侧。
进一步的,组件本体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的下表面与下腔体的上表面对接;上腔体的下表面和下腔体的上表面位于上侧,下腔体的下表面位于下侧;各组射频结构的VM芯片和TR芯片均设置于下腔体的上表面,各组射频结构的传输线结构均设置于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绝缘子贯穿下腔体的上表面和下腔体的下表面;子板和射频供电板均设置于下腔体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传输线结构设置于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传输线结构为波导结构、微带线结构或者介质集成波导结构之一,即传输线结构采用三者之一的结构。
进一步的,波导结构包括设置于上腔体的下表面的第一波导结构,以及设置于下腔体的上表面的第二波导结构,第一波导结构与第二波导结构位置相互匹配,第一波导结构和第二波导结构对位锁紧构成波导结构。该波导结构的设计可以便于波导结构的加工,提高了波导结构的加工精度,同时也方便通过通道间的金属结构提高通道间的隔离度。
进一步的,在上腔体的下表面上,与各TR芯片对接的位置,均设置有开槽,各开槽均设置有吸波材料层,避免出现自激。
进一步的,TR组件还包括盖板,盖板盖设于组件本体的下侧,子板和射频供电板位于盖板和组件本体之间。
进一步的,绝缘子焊接于下腔体中,绝缘子的两端为表面镀金结构,以方便电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雷电微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雷电微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77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