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风塔城市隧道排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7923.1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7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余斌;肖玮;丁毅;黄丽君;谢波;孙立;周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4;E21F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风 塔城市 隧道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风塔城市隧道排风系统,包括第一隧道、第二隧道、射流风机、引流风道、引流风机、引流风阀、排风道、隧道排风机和隧道排风组合风阀;本发明在满足隧道通风功能的前提下,解决排风塔的设置,将排风塔对地面景观和占地的影响减小为零,极大的减小了隧道附属土建工程和投资规模;采用引流风机,降低了隧道排风系统的投资和设备装机容量,带来了可观的、实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排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风塔城市隧道排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大家对高品质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指标的意识的逐年增强,隧道内的污染空气排放亦成为隧道建设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
隧道内的污染空气排放方案主要采用集中排放。集中排放分为高空集中排放和洞口集中排放。高空集中排放是通过高风塔排出污染空气,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最小;出洞口处集中排放,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无论高空排放还是洞口排放,对城市隧道的建设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高空排放需要设置高风塔,首要问题是征地,其次是高风塔的设置周边景观和环境的影响;受城市敏感建筑密集的限值,不可能采用出洞口处进行污染空气的排放。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风塔城市隧道排风系统,包括第一隧道、第二隧道、若干射流风机、引流风道、引流风机、引流风阀、排风道、隧道排风机和隧道排风组合风阀;
所述第一隧道与所述第二隧道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隧道、所述第二隧道内分别设置有射流风机,所述第一隧道与所述第二隧道之间通过所述引流风道相连通,在所述引流风道上设置所述引流风机和所述引流风阀,所述第二隧道上设置有所述排风道,所述排风道上设置有所述隧道排风机和所述隧道排风组合风阀。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隧道靠近洞口的位置设置所述引流风道。
优选的,所述引流风机和所述引流风阀连锁启闭。
优选的,所述隧道排风机和所述隧道排风组合风阀连锁启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由于上述结构设计,在满足隧道通风功能的前提下解决了排风塔的设置,将排风塔对地面景观和占地的影响减小为零,极大的减小了隧道附属土建工程和投资规模。
本发明还采用了引流风机,降低了隧道排风系统的投资和设备装机容量,带来了可观的、实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隧道、2第二隧道、3射流风机、4引流风道、5引流风机、6引流风阀、7排风道、8隧道排风机、9隧道排风组合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无风塔城市隧道排风系统一具体实施例,包括第一隧道1、第二隧道2、若干射流风机3、引流风道4、引流风机5、引流风阀6、排风道7、隧道排风机8和隧道排风组合风阀9。
其中,第一隧道1与第二隧道2相邻设置;且第一隧道1、第二隧道2中分别设置有射流风机3。
第一隧道1与第二隧道2之间通过引流风道4相连通。具体的,第一隧道1内出洞口附近设置一段与第二隧道2相通的引流风道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79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床污泥清理船
- 下一篇:一种定向导流装置及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