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伤员转运吊舱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1174.X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8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吕占广;肖飞;白小嘉;冯帆;孙钺凯;范佳鑫;姚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A61G1/00;B64D9/00;H04N7/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优博创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50 | 代理人: | 赵小宁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伤员 转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伤员转运吊舱,属于无人机救护技术领域。包括无人机和吊舱,吊舱安装在无人机下端;吊舱为模块化可拆装结构;吊舱内部设置的功能模块包括生命支持模块、指征监测模块、通信模块、稳态控制模块和担架板;生命支持模块,用于提供氧气和保持温度;指征监测模块,用于监测伤员的生理指标;通信模块,用于对吊舱内的伤员进行实时监控以及伤员和地面控制台的通信;担架板,可插装方式安装在吊舱内;稳态控制模块,用于对担架板进行俯仰补偿,使担架板保持水平平稳。本发明通过设置生命支持模块、指征监测模块、通信模块、稳态控制模块和担架板等功能模块,使该装置能够安全、快捷地对伤员进行转运,实现对于伤员的快速转运救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伤员转运吊舱,属于无人机救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人机近些年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应用在多个领域,在地质勘察、农业。军事、日常巡视等方面应用较多。在军事领域主要可以进行侦查和攻击。无人机的起降对场地要求低,非常适合于紧急状态下的使用。
在战场或救灾等场景下,伤员的及时转运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够及时将伤员进行转运,才能够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目前的无人机更多的是应用在侦查或者攻击,在伤员救治方面应用较少。而如果要使用无人机转运伤员,需要使用具有吊舱的无人机,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担架设计,便于同无人机吊舱进行不同模块的快速结合。
目前的无人机吊舱以及担架无法实现上述功能。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无人机用于伤员转运的主要难点在于,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尤其是起飞、下降以及加速阶段,由于整体上处于非水平状态,伤员也会处于倾斜状态,这样极易造成伤员晕机,给伤员后续的救护带来不利影响。现有的无人机货运吊舱目前不适合于伤员转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伤员转运吊舱,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人机伤员转运吊舱,包括无人机和吊舱,吊舱安装在无人机下端;所述吊舱为模块化可拆装结构;吊舱内部设置的功能模块包括生命支持模块、指征监测模块、通信模块、稳态控制模块和担架板;
生命支持模块,用于提供氧气和保持温度;
指征监测模块,用于监测伤员的生理指标;
通信模块,用于对吊舱内的伤员进行实时监控以及伤员和地面控制台的通信;
担架板,可插装方式安装在吊舱内;
稳态控制模块,设置俯仰补偿装置和气囊,使担架板始终保持平稳。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吊舱内壁相对设置两个用于插装担架板的限位导向槽;所述限位导向槽一端同铰接轴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由俯仰补偿装置控制升降;所述铰接轴的两端同吊舱内壁铰接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俯仰补偿装置包括固定在吊舱内壁上部的舵机以及两端分别同舵机的输出调节轴和限位导向槽铰接连接的连杆;舵机由无人机的飞行系统控制动作。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生命支持模块包括氧气瓶和小型加温装置;氧气瓶的输出部分同小型加温装置连通,还具有输气管连接设置氧气面罩。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吊舱内设置显示屏幕;指征监测模块包括监控手环,所述监控手环同显示屏幕无线通信连接;显示屏幕设置无线通信模块同地面控制台通信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吊舱的顶部吊挂设置用于摄取伤员影像的摄像头,并通过无线传输到地面控制站;吊舱内设置具有降噪功能的通信用的耳机与显示屏无线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11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