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情感分类的多层归因图谱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1640.4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5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钱虹;江元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络(上海)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35 | 分类号: | G06F16/35;G06F16/36;G06F40/289;G06F40/30;G06Q30/02;G06Q30/06;G06N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辇甲武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情感 分类 多层 归因 图谱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情感分类的多层归因图谱构建方法,包括:步骤一、数据处理:步骤二、利用步骤一中处理后得到的样本,进行LSTM网络搭建,并训练得到如下两个模型:a)情感倾向的极性分类预测模型,b)负向内容倾向的方面级相关分类预测模型,步骤三、方面特征框架的形成:步骤四、将模型a)和模型b)训练建模后,对预测样本进行预测形成两种不同分类的预测结果标签,并对结果标签进行交叉,形成更细化的分类,最后提取其中的负向内容,结合上述模型的LSTM预测标签,形成方面级特征框架雏形;步骤五、对于方面级特征框架雏形中每个细分群进行进一步关注级细化分群。本发明对评论的归纳更方便用户针对性制定应对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情感分类的多层归因图谱构建方法,属于电子商务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对商品/服务的看法和评价观点出现在网络上,影响着后续的用户购买决策。据研究表明:有87%的消费者会在购买前阅读商品的在线评论;93%的消费者表示,在线评论会影响到他们的购物决策;更是会有消费者愿意为同款产品或服务最多支付15%的费用,只要这款商品或服务能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在体验过相关产品或服务后,越来越多的情感倾向内容出现在网络上。而这种情感倾向又进一步被后续参与购买的消费者关注与参考,影响着他们的购买决策。而传统的情感分析仅对用户的整体倾向进行识别,无法跟踪到这些情感倾向的具体原因和引发的触点,导致其对于商家而言无法落地于营销推进、和产品/服务的跟踪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情感分类的多层归因图谱构建方法,本发明不仅提供了方面级特征框架雏形的形成方法,还提供了在方面级特征框架雏形之内,融合业务和模型,从情感倾向、引发触点这两个视角,构建基于评论内容的多层归因图谱的方法,根据多层归因图谱内容,产出采取措施建议。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情感分类的多层归因图谱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基于情感分类的多层归因图谱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处理:对打好标签的辅助领域和源领域的样本,使用分词工具进行分词、对标点和停用词处理,并且将分词后的文本映射成向量;
步骤二、利用步骤一中处理后得到的样本,进行LSTM网络搭建,并训练得到如下两个模型:
a)情感倾向的极性分类预测模型,
b)负向内容倾向的方面级相关分类预测模型,
步骤三、方面特征框架的形成:
利用上述训练好的模型a)和模型b)对新数据进行标签预测打标,
根据模型a)生成情感倾向的极性分类标签,
根据模型b)生成负向内容倾向的方面级相关分类标签,形成方面级大类框架;
步骤四、
将模型a)和模型b)训练建模后,对预测样本进行预测形成两种不同分类的预测结果标签,并对结果标签进行交叉,形成更细化的分类,最后提取其中的负向内容,结合上述模型的LSTM预测标签,形成方面级特征框架雏形;
步骤五、对于方面级特征框架雏形中每个细分群进行进一步关注级细化分群,方式如下:
再次通过框架内聚类分群对关键词进行不同粒度的多层细分,形成可供专家自由选择的分合弹性归纳空间,然后结合业务归纳及可辨识度,进一步根据交互观测图谱确定合适的细分粒度,通过这种交互归纳提炼出可理解、可操作的多项关注级细化关注点,并提取其中的特征关键词,补充到层级特征关键词映射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络(上海)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创络(上海)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1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田园作业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GIL支柱绝缘子及其界面应力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