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车载充电器壳体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1739.4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2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崴;罗星晶;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鑫精盟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效果 车载充电器 壳体 | ||
本发明适用于车载充电器领域,提供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车载充电器壳体,其组成包括充电器壳体、插头、卡块、卡紧弹片、连接部件、固定套板、第一风扇、导流板和导热槽,解决了现有的车载充电器散热效果差,一般是通过自身的壳体自然散热,或者开设有少数散热口,导致车载充电器壳体长时间充电后车载充电器内部的热量难以及时散出,使车载充电器壳体表面温度逐渐升高,对车载充电器内部部件以及车载充电器壳体造成较大磨损,影响车载充电器充电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载充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车载充电器壳体。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器一般与车辆内的电子点烟器连接,车载充电器的出现是为了方便车主开车时对数码产品进行充电,现有的车载充电器散热效果差,一般是通过自身的壳体自然散热,或者开设有少数散热口,此种散热方式会导致车载充电器壳体长时间充电后车载充电器内部的热量难以及时散出,使车载充电器壳体表面温度逐渐升高,对车载充电器内部部件以及车载充电器壳体都会造成较大磨损,且过高的温度也会影响到车载充电器的充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车载充电器壳体,旨在解决现有的车载充电器散热效果差,一般是通过自身的壳体自然散热,或者开设有少数散热口,导致车载充电器壳体长时间充电后车载充电器内部的热量难以及时散出,使车载充电器壳体表面温度逐渐升高,对车载充电器内部部件以及车载充电器壳体造成较大磨损,影响车载充电器充电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车载充电器壳体,包括充电器壳体、插头、卡块、卡紧弹片、连接部件、固定套板、第一风扇、导流板和导热槽,所述插头固定安装于充电器壳体的背面,所述卡块活动安装于充电器壳体的两侧,所述卡紧弹片设置于充电器壳体的两侧,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连接于卡紧弹片的内侧,所述固定套板套接于充电器壳体表面的后侧且位于卡紧弹片的前侧,所述第一风扇与固定套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流板固定连接于充电器壳体的两侧且位于固定套板的前侧,所述导热槽开设于充电器壳体内部的两侧,且导热槽位于导流板的前侧;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卡紧弹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凸块,所述连接凸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紧固垫,所述紧固垫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紧固垫呈均匀分布,所述充电器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连接板使用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远离卡紧弹片的一侧开设有配合连接凸块使用的弹性卡槽,所述弹性卡槽与连接凸块间隙配合。
更进一步地,导热槽内壁的右侧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导热槽内壁远离梯形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铜片,所述梯形槽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铜片。
更进一步地,第一风扇的长度与固定套板的厚度相同,所述固定套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靠近固定套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填充塞,所述填充塞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填充塞远离拉板的一侧贯穿至第一风扇的内部。
更近一步地,第一散热铜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凸块,所述散热凸块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散热凸块的材质为铜材。
本发明还提供包括充电器壳体、插头、卡块、卡紧弹片、连接部件、固定套板、第一风扇、导流板和导热槽,所述插头固定安装于充电器壳体的背面,所述卡块活动安装于充电器壳体的两侧,所述卡紧弹片设置于充电器壳体的两侧,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连接于卡紧弹片的内侧,所述固定套板套接于充电器壳体表面的后侧且位于卡紧弹片的前侧,所述第一风扇与固定套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流板固定连接于充电器壳体的两侧且位于固定套板的前侧,所述导热槽开设于充电器壳体内部的两侧,且导热槽位于导流板的前侧;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卡紧弹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凸块,所述连接凸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紧固垫,所述紧固垫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紧固垫呈均匀分布,所述充电器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连接板使用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远离卡紧弹片的一侧开设有配合连接凸块使用的弹性卡槽,所述弹性卡槽与连接凸块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鑫精盟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鑫精盟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17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