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穿刺道扩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1895.0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4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伊诺未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00 | 代理人: | 杨群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介入 治疗 穿刺 扩张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穿刺道扩张装置;包括针管和绑带;由于在介入治疗中的穿刺技术及局部解剖等原因,常不能一次成功穿刺,反复多次的穿刺操作会加剧局部组织的损伤和刺伤血管的概率,且穿刺过程中患者身体姿势的动作,都会影响到医护人员进行穿刺操作的稳定性,并增加了对患者组织造成额外损伤的风险;故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在绑带上可调节的扣带,使扣带端部弧形的鱼骨架交错夹持,配合托架的支撑,使进行穿刺的针管在鱼骨架中得到限位,同时绑带和扣带自身的弹性作用,降低了患者在穿刺时姿势动作对针管稳定性的影响,从而提升了血管介入治疗穿刺道扩张装置的应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穿刺道扩张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技术。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介入治疗的手段主要采用穿刺道扩张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在进行多次穿刺到扩张操作时,利用导丝来确保对多个穿刺导管的引导。
而在使用穿刺道扩张装置的过程中,对腰椎部位进行穿刺术存在损伤血管部位身体组织神经的情况,在硬脊膜上的针孔可能造成脑脊液渗漏并在硬膜外积聚,同时还可能对神经根造成刺激并引起腰背痛感,且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技术及局部解剖等原因,常不能一次即成功穿刺,反复多次的穿刺操作会加剧局部组织的损伤和刺伤血管的概率。
在医护人员进行穿刺操作时,患者身体姿势的动作,都会导致穿刺的针管相对患者身体的移动,进而影响到医护人员进行穿刺操作的稳定性,并增加了对患者组织造成额外损伤的风险。
如申请号为CN202010257844.X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型血管内介入治疗用穿刺道扩张装置,包括矩形架,所述矩形架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气囊,两个所述矩形架相背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气箱,两个所述气箱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气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气板,所述偏转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连动杆,所述通气管远离空气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箱,所述通气管的底部穿插设置有堵气板,所述通气管的底部且位于堵气板的右侧穿插设置有漏气杆,所述测力杆的下方设置有磁力块,所述磁力块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压力杆,该安全型血管内介入治疗用穿刺道扩张装置,通过空气弹簧与测力杆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在血管收缩时自动调节扩张力,防止血管损伤的效果;但是该技术方案中考虑的是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紧张情绪引起的血管状态变化,而在治疗中通过局部麻醉即可降低神经系统的情绪波动影响到穿刺部位的血管状态,使得其技术方案的效果具备一定局限性。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穿刺道扩张装置,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穿刺道扩张装置,通过设置在绑带上可调节的扣带,使扣带端部弧形的鱼骨架交错夹持,配合托架的支撑,使进行穿刺的针管在鱼骨架中得到限位,同时绑带和扣带自身的弹性作用,降低了患者在穿刺时姿势动作对针管稳定性的影响,从而提升了血管介入治疗穿刺道扩张装置的应用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穿刺道扩张装置,包括针管和绑带;所述绑带上还开设有穿刺口,绑带在穿刺口上还固连有透明的硅胶垫片,硅胶垫片通过其中心设置的针孔对针管的穿刺操作进行定位;所述绑带在穿刺口的两侧设有一对扣带,扣带的一端绑缚定位在绑带上,扣带另一端的支架上固连有鱼骨架;所述绑带上还设有一对托架,托架的底部包裹在绑带上并与其滑动接触,托架位于扣带与穿刺口之间的绑带上,托架用于将扣带撑起在绑带的外侧,并使扣带保持平行于穿刺口的姿态;所述鱼骨架的凹部相对设置且交错夹持,鱼骨架在扣带的调节作用下保持在硅胶垫片的上方,通过拉扯扣带使鱼骨架中夹持的针管紧固起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未经新乡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18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