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皮给药微针的真空注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2095.0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1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崔权礼;郭仕杰;胡昂辉;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森心(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B29C39/24;B29C3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秦亚群;冯振华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微针 真空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皮给药微针的真空注液装置,包括箱体及位于箱体内的注液结构,注液结构位于箱体内微针模具的上方。还包括设在箱体上的真空结构,真空结构用于对箱体抽真空,使箱体内的环境处于真空状态。箱体内环境处于真空状态时,注液结构将原料液体输送到微针模具各个注液孔上。还包括设在箱体上的复压结构,复压结构用于恢复箱体内的压力,使箱体内的环境由真空状态转变为常压状态。箱体内的环境由真空状态转为常压状态的过程中,原料液体被吸入微针模具各注液孔内,完成注液过程。本发明设计的真空注液装置能够确保原料体液完全填充微针模具各注液孔,保证微针的完整性、提高微针的合格率、提高生产微针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工程领域,涉及微针制备装置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透皮给药微针的真空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透皮给药微针是一种新型的给药技术,由于其具有无痛微创、药物吸收效率高、方便、安全的特点,被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微针有金属微针、陶瓷微针、硅基微针、高分子微针等多种形式。
目前,高分子材料的微针,大多是采用注模或拉丝的工艺进行生产。其中,拉丝工艺的生产的微针,其产品的均一性无法得到保证;注模工艺作产生的微针可以保证微针产品的均一性,但是由于微针模具的空洞小,在其根部仅有约200-300μm,在将原料液体加入模具时,原料液体在模具的孔洞上有较大的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进入孔内的量少甚至出现无法进入孔内的情况,使得生产的微针的产量低、生产效率低、合格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在采用注模工艺生产微针时,原料体液不容易进入微针模具的孔内,造成生产的微针的产量低、合格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高效、高质量、标准化、产业化的透皮给药微针的真空注液装置。
实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透皮给药微针的真空注液装置,包括箱体及位于箱体内的注液结构,且注液结构位于箱体内微针模具的上方。
其中,真空注液装置还包括设在箱体上的真空结构,真空结构用于对箱体抽真空,使箱体内的环境处于真空状态。
箱体内环境处于真空状态时,注液结构将原料液体输送到微针模具各个注液孔上。
其中,真空注液装置还包括设在箱体上的复压结构,复压结构用于恢复箱体内的压力,使箱体内的环境由真空状态转变为常压状态。
箱体内的环境由真空状态转为常压状态的过程中,原料液体被吸入微针模具各注液孔内,完成注液过程。
本发明设计的真空注液装置对具有贯穿或者不贯穿的注液孔(如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小孔洞,采取真空方式注液,能够克服因孔洞太小产生较大的表面张力的情况下难易成功注液或者不能完全填充注液孔的问题,可以实现一次操作即可完成微针的注液工作,能够确保原料体液快速、且完全填充微针模具的注液孔,保证制备的微针的完整性、提高微针的合格率、提高生产微针的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注液结构包括位于输液管道上的加液泵及位于输液管道末端的加液器。
其中,加液泵位于箱体的外部,用于控制加液器输出的原料液体的体积。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加液器包括分液器,分液器上分别连接有多个结构及大小相同的加液管,且每个加液管分别对应微针模具上的一个注液孔。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注液结构上还设有移动结构,移动结构用于移动加液器,使加液器与微针模具接触或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真空结构包括与箱体连通的真空泵,真空泵用于对箱体内抽真空。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箱体内真空状态的真空范围为-0.07~-0.099MPa。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真空注液装置还包括存储有原料液体的原料存储结构,且原料存储结构与注液结构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森心(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森心(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2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