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结构化环境下人机协同智能导航新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2633.6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9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谢松云;张晓伟;刘祥惠;付海洋;赵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0 | 分类号: | G05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环境 人机 协同 智能 导航 新技术 | ||
1.非结构化环境下人机协同智能导航新技术,其特征在于:
利用多模态人脑感知与人工智能的SLAM相结合实现协同智能导航,脑机协同完成移动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下二维建图与自主导航;建立异常状况脑电眼动检测模型,实现移动机器人在非结构环境下对异常状况的感知与决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结构化环境下人机协同智能导航新技术,其特征在于:
使用事件想象技术的脑电信号控制机器人的启动、停止以及地图保存,利用稳态视觉诱发的脑电控制信号和SLAM技术协同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利用连续眨眼信号,实现移动机器人工作模式的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结构化环境下人机协同智能导航新技术,其特征在于:
检测移动机器人雷达点云与静态地图偏差,使用脑电信号来调整移动机器人的位置,减小在导航中产生的路径偏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结构化环境下人机协同智能导航新技术,其特征在于:
在非结构化环境下遇到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异常状况,由人脑接替移动机器人控制权进行避障和识别等任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结构化环境下人机协同智能导航新技术,其特征在于:
采集异常状况所诱发的脑电与眼动等信息,进行决策层数据融合建模,用以在人机协同智能导航中检测异常状况,提高移动机器人对非结构化环境的认知与决策的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结构化环境下人机协同智能导航新技术,其特征在于:
根据实时采集的脑电眼动数据,在人机协同智能导航中设置人脑疲劳状态检测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263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