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藤型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3866.8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7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许明;张帝;胡润泽;李诚辉;王幸涵;汪子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8/02 | 分类号: | B25J18/02;B25J11/00;B25J1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陈炜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机器人 及其 驱动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柔性藤型机器人,包括外壳(1)、电机(5)、柔性筒膜(6)、固定嘴(7)、进气管(8)、气源和头盖装置(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装置(10);所述的外壳(1)的内腔封闭设置,且通过进气管(8)与气源连接;带轴(9)支承在外壳(1)中,并由电机(5)驱动旋转;柔性筒膜(6)的内端固定在带轴(9)上,且成卷绕置在带轴(9)上;所述柔性筒膜(6)的外端穿过固定嘴(7)的中心孔,且柔性筒膜(6)的外端边缘与固定嘴(7)的嘴口边缘密封连接;
所述的转向装置(10)包括n个条形气囊(10-1),n≥3;n个条形气囊(10-1)沿着未翻卷的柔性筒膜(6)内侧面的周向依次排列;各条形气囊(10-1)均沿着柔性筒膜(6)的长度方向布置;n个条形气囊(10-1)的一侧边缘均与柔性筒膜(6)内侧面固定;条形气囊(10-1)充气后将沿径向膨胀,且沿轴向缩短;各条形气囊(10-1)的充气口(10-2)均靠近固定嘴(7)设置;n根条形气囊(10-1)内的气压能够独立控制;
所述的头盖装置(11)安装柔性筒膜(6)喷出部分的尖端,能够随柔性筒膜(6)的喷出和缩回,进行前进和后退;所述的头盖装置(11)包括外盖组件和内芯组件;外盖组件设置在柔性筒膜(6)的外侧;内芯组件设置在柔性筒膜(6)的内侧;内芯组件的位置被限制在外盖组件内;所述的柔性筒膜(6)从内芯组件的中心位置进入,并从外盖组件与内芯组件之间的间隙伸出;
所述的外盖组件包括顶端头盖(11-1)和尾端头盖(11-2);顶端头盖(11-1)卡接在尾端头盖(11-2)的头部;所述顶端头盖(11-1)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有摄像头(11-6),顶端头盖(11-1)的外部安装有机械夹手(11-7);所述的尾端头盖(11-2)的尾部设置有多个向内倾斜的第一安装架;各第一安装架的尾端均支承有第一导向轮(11-8);各第一安装架的内侧均固定有第一磁铁(11-9);
所述的内芯组件包括第一内部盖(11-3)、第二内部盖(11-4)和第三内部盖(11-5);第一内部盖(11-3)的尾端与第三内部盖(11-5)的头端卡接;第一内部盖(11-3)位于顶端头盖(11-1)的内侧;第一内部盖(11-3)的头端支承沿自身轴线的周向均布的多个转轮(11-15);第三内部盖(11-5)位于尾端头盖(11-2)的内侧;
所述第三内部盖(11-5)的尾部设置有多个向内倾斜的第二安装架;各第二安装架的尾端均支承有第二导向轮(11-11);各第一安装架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二磁铁(11-10);各第一导向轮(11-8)与各第二导向轮(11-11)分别接触;各第一磁铁(11-9)与各第二磁铁(11-10)分别对齐并相互吸引;
所述第二内部盖(11-4)安装在第一内部盖(11-3)和第三内部盖(11-5)的内侧;第二内部盖(11-4)的内侧安装有两个滚筒式电机(11-12);所述滚筒式电机(11-12)的滚筒外侧安装有滚针轴承(11-13);所述的滚针轴承(11-13)的端面通过径向棘轮(11-14)与滚筒式电机(11-12)的滚筒端面相连,径向棘轮(11-14)在柔性筒膜(6)向外伸出时自由转动,径向棘轮(11-14)在柔性筒膜(6)向内收卷时,卡紧滚筒,此时通过滚筒式电机(11-12)驱动滚筒转动来收拢柔性筒膜(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藤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盖板(3)和后盖板(4);外壳(1)的前端与前盖板(3)密封连接;外壳(1)的后端与后盖板(4)密封连接;后盖板(4)的中部开设有进气孔,进气管(8)与后盖板(4)上的进气孔密封连接;前盖板(3)的中部开设输出孔;固定嘴(7)与前盖板(3)的输出孔密封连接;所述的外壳(1)主体呈圆筒状;外壳(1)内安装有内安装座(2);内安装座(2)沿外壳(1)的轴向滑动连接;所述的内安装座(2)的前端设置有环形固定圈(2-1);外壳(1)前端设有环形固定槽,环形固定圈(2-1)嵌入环形固定槽内;前盖板(3)压紧环形固定圈(2-1);所述的电机(5)固定在内安装座(2)上;带轴(9)的两端与内安装座(2)的两侧转动连接;带轴(9)与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带轮机构(9-1)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386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