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菌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4204.2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姆菲特(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558 | 分类号: | D04H1/558;D04H1/4291;D01D5/34;D01F8/06;D01F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肖莎 |
地址: | 201601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纺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菌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抑菌无纺布由抑菌ES纤维构成,所述抑菌ES纤维包括芯层和表层,所述芯层与表层的体积比为1:0.5‑1;所述芯层的原料为聚丙烯,所述表层的原料以质量百分比计,组成如下:聚乙烯90‑97%、氧化锌0.3‑3%、二氧化硅0.2‑1%、分散剂1‑3%、抗氧化剂1‑2%、交联剂0.5‑1%。本发明将氧化锌抑菌剂分散到PE/PP纤维中的纤维表皮层,制造出性价比高、对人体无毒无害而又能稳定量产的抑菌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罩用无纺布材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抑菌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比较成熟的商品化抑菌无纺布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
1、化纤无纺布的浸渍、浸轧工艺:用含有抑菌剂的助剂对无纺布进行浸渍、浸轧或涂覆处理,然后通过高温焙烘或其他方法蒸发,使得无纺布纤维上沉淀一层不溶或微溶的抑菌剂,从而使无纺布获得抑菌性能;作为一次性口罩材料使用时因助剂中粘胶剂等化学成分的存在,容易出现布料异味或导致过敏。另外现有抑菌商品大部分采用的是氧化银或氧化铜等重金属离子抑菌成分,在口罩中应用时,有重金属离子析出通过皮肤屏障的风险。
2、粘胶纤维无纺布的微胶囊法:将甲壳素或青蒿素等有机抑菌剂进行微胶囊化处理制成微囊抑菌剂,再混润纺丝原液中进行纺丝处理,使微胶囊抑菌剂分布在粘胶纤维中,适用的工艺温度范围比高聚物材料的要窄很多,另外也无法做纺粘或热轧工艺,使得其不易于做口罩的表层,特别是在一次性口罩的应用中,还不容易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和其它无纺布复合固定。
3、化纤无纺布的掺杂共熔:在化纤纺丝工艺中抑菌剂粉体或母粒与聚酯母粒共熔后纺丝,使得抑菌剂分散在纤维中和镶嵌在纤维表面,但现有技术中,抑菌剂主要为银离子或铜离子成分,成本高,另外属于重金属离子,在口罩中应用贴肤使用存在重金属析出风险,而成本具有优势的非重金属抑菌剂现有技术中尚无法解决抑菌成分的分散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
另外抑菌原材料价格相对较高,如掺杂在纤维中,纤维芯部的抑菌材料无法很好的发挥功能做用,存在物料的浪费。
抑菌口罩的应用中,现阶段商品化的口罩中贴脸一侧的布料佩戴久后会出现起毛的现象,影响佩戴舒适度,甚至对敏感肌肤造成过敏现象,而光面无纺布虽然可以有效解决起毛的问题,但是较硬,且制成口罩后与相邻面料之间易打滑,佩戴时的肌肤触感较差。
因此,用以满足口罩生产和使用的需求,如何提供一种性价比高、对人体无毒无害而又能稳定量产的、肌肤触感舒适且不起毛的抑菌无纺布,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菌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氧化锌抑菌剂分散到PE/PP纤维中的纤维表皮层,制造出性价比高、对人体无毒无害而又能稳定量产的抑菌无纺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抑菌无纺布,所述抑菌无纺布由抑菌ES纤维构成,所述抑菌ES纤维包括芯层和表层,所述芯层与表层的体积比为1:0.5-1;所述芯层的原料为聚丙烯,所述表层的原料以质量百分比计,组成如下:聚乙烯90-97%、氧化锌0.3-3%、二氧化硅0.2-1%、分散剂1-3%、抗氧化剂1-2%、交联剂0.5-1%。
通过以上技术特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仅在纤维表层材料中分散抑菌材料,减少芯层中的无效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抑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将聚丙烯切片送入螺杆挤出机熔融成聚丙烯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姆菲特(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艾姆菲特(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4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二燃室装置
- 下一篇:列车电空复合制动系统的建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