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银金蒸硒渣浸出分离有价金属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4239.6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8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宝强;甄甜甜;杨斌;蒋文龙;孔令鑫;田阳;王飞;刘大春;吴鉴;李一夫;熊恒;曲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5/00;C01B19/00;C01B11/00;C22B1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隆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20 | 代理人: | 龙燕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银金蒸硒渣 浸出 分离 金属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富银金蒸硒渣浸出分离有价金属的方法,属于湿法冶金和二次资源回收利用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在硫酸体系,过氧化氢和氧气存在条件下进行浸出,反应结束后固液分离,硒、碲和铜被氧化进入酸性浸出液,铅和贵金属留在酸性浸出渣;常压下硒碲铜的浸出率分别达到88.89%、84.93%、89.87%,加压条件下分别可达到93.97%、99.83%、92.65%。本发明通过加入氧气抑制了H2O2的分解,提高了硒碲的浸出率,实现了硒碲铜与贵金属的分离,同时降低了反应的剧烈程度,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分离得到的含硒碲铜的溶液再进行还原、净化等分别用于回收硒、碲、铜;含贵金属和铅渣送去熔炼回收贵金属和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湿法冶金和二次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银金蒸硒渣浸出分离有价金属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硒、碲是重要的稀散金属,应用广泛,如冶金、材料、化工、计算机、农业和医疗等领域。地壳中,硒的丰度仅5×10-8,碲丰度6×10-8,难以规模化工业富集。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硒、碲产于铜阳极泥的综合处理过程,在铜阳极泥中主要以Ag2Se、Cu2Se、CuAgSe、Cu2Te、Ag2Te、AuTe2等物相形态存在。铜阳极泥是铜电解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冶炼副产物,是提取贵金属(银、金和铂族金属)和综合回收其他有价金属(硒、碲、铜)的重要原料。铜阳极泥回收有价金属及提纯过程中会产生富含硒、碲及贵金属的渣,这些渣又成为回收稀散金属硒、碲和贵金属金、银、铂族金属的重要来源。
富银金蒸硒渣为铜冶炼产出的铜阳极泥回收产出的粗硒,经密闭熔炼-真空蒸馏等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得到的富含硒和贵金属的蒸馏渣,含硒约15~20%、碲10~15%、铜20~27%、银1~5%、铅1~4%、钠8~15%以及金5001~2000g/t,其中硒和碲的主要物相是Cu2Se、Cu3Se2和贵金属碲化物,此外,钠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
目前,含硒物料分离硒碲、富集贵金属主要有火法和湿法,火法回收硒主要通过硫酸化焙烧的方式在烟气中进行回收,碲在贵铅炉的苏打渣中进行回收,但存在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大,能量消耗大,生产周期长等问题。湿法冶金因其对环境相对友好,能耗小,成本低,对有价金属的回收率高,逐渐取代火法冶金成为主流方法。CN201510785877.0公开了一种NaOH配合H2O2,再用酸性溶液浸出碱性渣的方法,分离硒碲富集贵金属,硒碲浸出率可达85.91%、96.32%,但需要酸-碱转化工艺。CN201910335008.6公开了一种通过真空蒸馏从高碲银硒渣中回收硒的方法,但对于该富银金蒸硒渣来说,硒碲回收率不高。CN201110408924.1公开了一种H2SO4配合H2O2从含硒物料中回收硒的方法,浸硒率达到95%-98%,但同样地对于富银金蒸硒渣来说,硒碲的浸出率不高,且反应剧烈难控制。
本方法针对硒碲铜与贵金属在蒸硒渣中的赋存特性,在硫酸体系下通过氧压和过氧化氢配合,提高了硒碲的浸出率,实现硒碲铜与贵金属分离,保持温和的浸出,浸出过程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富银金蒸硒渣中浸出硒碲铜、富集贵金属的方法,其过程步骤如下:
(1)在过氧化氢和氧压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硫酸体系浸出富银金蒸硒渣,搅拌保持溶液处于悬浮状态,使硒、碲、铜溶解在硫酸溶液中,银、金等贵金属和铅残留在浸出渣中,实现硒碲铜和贵金属的分离;
(2)浸出液进一步通过还原、净化工艺回收硒、碲、铜,浸出渣还原熔炼后进一步回收贵金属和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42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