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催泪功能的闪光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5350.7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0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强;张德春;刘浩;甘晓红;邱寿林;孙林辉;许红波;梁修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皖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12/42 | 分类号: | F42B12/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周艳 |
地址: | 232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催泪 功能 闪光弹 | ||
1.一种具有催泪功能的闪光弹,包括闪光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弹体(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引信体(2),所述闪光弹体(1)顶面的右侧设置有圆形拉环(3),所述引信体(2)的侧面设置有保险杆(4),所述闪光弹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催泪功能的闪光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5)包括圆柱(51),所述圆柱(51)的顶面与闪光弹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圆柱(51)的底面开设有等腰梯形槽(52),所述等腰梯形槽(52)的内壁活动插接有插块(53),所述插块(53)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槽(54),所述矩形槽(54)内壁相对的一侧均活动穿插有抵触块(55),两个所述抵触块(55)相背的一端分别与等腰梯形槽(52)内壁相对的一侧抵触,所述抵触块(55)的侧面活动套接有螺旋簧(56),所述螺旋簧(56)的一端与抵触块(55)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簧(56)的另一端与矩形槽(5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槽(54)的内壁活动插接有E形杆(57),且E形杆(57)上侧横杆前后的两侧分别与抵触块(55)相对的一端抵触,所述插块(53)的底面转动连接有发散机构(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催泪功能的闪光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散机构(6)包括转动块(601),所述转动块(601)的顶面抵触有抵触簧(602),所述抵触簧(602)远离转动块(601)的一端与闪光弹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601)的侧面开设有导流槽(603),所述转动块(601)的底面转动连接有挡块(604),所述挡块(60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弹簧(605),所述挡块(60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力罐(606),所述第一压力罐(6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网(613),且滤网(613)的顶面铺设有胡椒粉,所述第一压力罐(606)的顶面分别开设有四个开口(607)和四个滑槽(608),所述滑槽(60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609),四个所述滑板(609)通过四个连接杆(610)固定连接,右侧所述连接杆(610)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竖板(611),所述竖板(611)的左侧与弹簧(605)的右端抵触,所述竖板(611)的右侧与E形杆(57)中部横杆的左端抵触,所述第一压力罐(60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压簧(612),所述压簧(612)的另一端与E形杆(57)的侧面抵触,所述E形杆(57)的右侧与保险杆(4)的底端抵触,所述第一压力罐(606)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爆炸机构(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催泪功能的闪光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炸机构(7)包括第二压力罐(71),所述第二压力罐(71)的顶部与第一压力罐(60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力罐(7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出气管(72),所述出气管(72)的侧面通过其侧面开设的限位槽活动插接有阻隔板(73),所述阻隔板(73)的左端通过复位簧与出气管(7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阻隔板(73)的上侧与第二压力罐(71)的底面滑动连接,所述阻隔板(73)的右端与E形杆(57)下侧横杆的左端抵触,所述出气管(7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空腔(74),所述空腔(74)内部填充有辣椒水(7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催泪功能的闪光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簧(60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抵触簧(602)关于圆柱(51)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催泪功能的闪光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612)在E形杆(57)竖杆左侧的中部,且压簧(612)与保险杆(4)的横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催泪功能的闪光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601)的形状为圆台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催泪功能的闪光弹,其特征在于:所述E形杆(57)上下两端横杆相对的一侧分别与转动块(601)和第二压力罐(71)相背的一侧抵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皖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淮南皖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535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