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放热型暖手宝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6163.0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2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亮;张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偃师市三合绝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A47J39/02 |
代理公司: | 河南锦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6 | 代理人: | 崔伟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放热 型暖手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放热型暖手宝,包括上塑料盖和下塑料盖;下塑料盖的上表面设有通过卡槽与上塑料盖相卡接,上塑料盖和下塑料盖通过柱形卡块固定连接在一起,上塑料盖和下塑料盖之间的腔体内填充有导热外芯体,导热外芯体的内部中央设内有蓄能芯体,本高效放热型暖手宝,可以快速吸收微波能量进行蓄能,而且可以在蓄能完成后,而且在蓄能完成后,放热时效长,同时可以对餐具进行加热保温,通过环形密封套可以对上塑料盖和下塑料盖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可以有效防止导热外芯体的原料溢出,保温棉的设置可以对有效提高本装置的耐摔性,通过蓄能内芯体可以吸收微波能量,将硅胶上翻罩和硅胶下翻罩打开,可以对餐具进行加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加热暖手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放热型暖手宝。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类型的暖手器,按照其发热原理进行区分可以分为:电发热式、化学反应发热式、物理结构改变发热式、微波换能发热等。其中,电发热暖手器主要是利用电热元件通电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断电,使用时加热时间较长,且散热较快,充一次电只能使用一个小时左右。
现有技术中的微波加热式暖手器,在使用时只需3分钟加热时间,相比较电加热暖手器至少需要6-12分钟加热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取暖效果,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微波加热暖手器,其工作原理大都是采用微波陶瓷加热体利用微波加热蓄热,可永久使用,在使用时,将其置于微波炉中吸收能量,取出后释放能量。这类物质的微波-热能转换效率大都相对较低,且受其本身分子结构的限制,在微波炉中加热后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温度,所以通常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来延长暖手器的释热时间,使用起来不方便;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暖手宝其使用场景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放热型暖手宝,可以快速吸收微波能量进行蓄能,而且可以在蓄能完成后,而且在蓄能完成后,放热时效长,同时可以对餐具进行加热保温,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放热型暖手宝,包括上塑料盖和下塑料盖;下塑料盖的上表面设有通过卡槽与上塑料盖相卡接,上塑料盖和下塑料盖通过柱形卡块固定连接在一起,上塑料盖和下塑料盖之间的腔体内填充有导热外芯体,导热外芯体的内部中央设内有蓄能芯体,上塑料盖的外侧面上端设有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的内部的硅胶上翻罩,下塑料盖的外侧面下端设有第二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的内部的硅胶下翻罩,硅胶上翻罩和硅胶下翻罩的内部均设有导热硅胶,硅胶上翻罩和硅胶下翻罩的外壳体均为柔性硅胶套,柔性硅胶套的一端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塑料盖和下塑料盖的外侧面连接处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的内部设有环形密封套。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外芯体由二氧化硅碳化硅和碳化硅通过耐高温粘合剂粘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蓄能内芯体由铝矾土、二氧化硅和陶瓷颗粒通过耐高温粘合剂粘合而成,蓄能内芯体为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外芯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上塑料盖和下塑料盖的接触处均设有保温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高效放热型暖手宝,具有以下好处:
1、本高效放热型暖手宝,可以快速吸收微波能量进行蓄能,而且可以在蓄能完成后,而且在蓄能完成后,放热时效长,同时可以对餐具进行加热保温;
2、通过环形密封套可以对上塑料盖和下塑料盖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可以有效防止导热外芯体的原料溢出,保温棉的设置可以对有效提高本装置的耐摔性,通过蓄能内芯体可以吸收微波能量,将硅胶上翻罩和硅胶下翻罩打开,可以对餐具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剖面图。
图中:1上塑料盖、2环形密封套、3下塑料盖、4柱形卡块、5导热外芯体、6保温棉、7蓄能内芯体、8硅胶上翻罩、9硅胶下翻罩。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偃师市三合绝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偃师市三合绝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6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