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卤阻燃抗划伤聚碳酸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6468.1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1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刚;陈平绪;叶南飚;艾军伟;李明昆;杨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3/00;C08L83/04;C08K5/5399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冯振宁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划伤 聚碳酸酯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卤阻燃抗划伤聚碳酸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碳酸酯合金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算的组分:聚碳酸酯45~70份;抗划伤剂30~60份;磷系阻燃剂8~20份;硅油0.5~3份;其它助剂0.6~10份;所述抗划伤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所述聚碳酸酯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和韧性,能够实现无卤V‑0阻燃,可用于电子电器外壳制品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塑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卤阻燃抗划伤聚碳酸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具有高的冲击强度及优异的机械、热、电综合性能,广泛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电子电器、电器家电、显示器外壳或通信器材罩壳零组件等其他领域;然而现在的电器外壳产品,对材料的表面也有较严格的要求,其中比较难满足的要求是材料表面要有一定硬度和抗划伤性,即在顾客擦拭产品时,不能轻易的划伤,同时,要求电子电器通讯器材外壳在火险中燃烧缓慢或者不起燃,所以需要聚碳酸酯材料具有一定的阻燃性。
目前为了提高硬度,一般会在聚碳酸酯树脂中加入PMMA使得材料硬度达到H级别,满足耐刮擦的要求,但是PMMA的加入会导致彩虹纹、珠光等问题,而且由于加入的PMMA非常脆,通常需要加入大量的增韧剂,但是增韧剂的加入会影响阻燃性能,特别是大量的增韧剂应用到无卤阻燃体系中,阻燃性能不能达标。例如中国专利(CN101113235A)公开了一种PC/ABS改性合金,采用PMMA、增韧剂和阻燃剂来提升性能,为了兼顾韧性和阻燃,PMMA的含量只有12~21份,硬度只能够达到HB级别,PMMA的加入容易出现彩虹纹、珠光等问题,且由于体系中加入了较多的增韧剂后必须采用含卤阻燃剂才能满足需要的阻燃级别,无法实现无卤阻燃。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所述聚碳酸酯的硬度和无卤阻燃不能同时满足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卤阻燃抗划伤聚碳酸酯合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无卤阻燃抗划伤聚碳酸酯合金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无卤阻燃抗划伤聚碳酸酯合金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卤阻燃抗划伤聚碳酸酯合金,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算的组分:
所述抗划伤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导致彩虹纹或者珠光等问题的原因是PMMA的折光率为1.49,聚碳酸酯的折光率为1.59,两者材料的折光率相差较大,所以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本发明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硅油改善表面硬度和降低摩擦系数,抗划伤能力增强,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硬度,抗划伤剂的折射率在1.53左右,与聚碳酸酯的折射率接近,不会出现彩虹纹、珠光等问题;硅油能够降低摩擦系数,因为硅氧烷基表面能比较低,与聚碳酸酯共混容易浮在聚碳酸酯表面,降低摩擦系数,减少划伤。
本发明加入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具有较高的韧性,不需要额外的加入增韧剂,因此,磷系阻燃剂的加入就能实现UL94无卤V-0阻燃。
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对效果也有影响,因此,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50~80wt%。
所述磷系阻燃剂为磷酸酯类阻燃剂和/或磷腈类阻燃剂,更优选地,所述磷系阻燃剂为磷腈类阻燃剂;所述磷腈类阻燃剂的加入对韧性影响更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64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