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行流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钩形转弯穿越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6735.5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2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宋浪;胡晓伟;杨滨毓;王健;杨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81 | 分类号: | G08G1/081;G08G1/08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岳昕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行 交叉口 左转 机动 车钩 转弯 穿越 方法 系统 | ||
1.平行流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钩形转弯穿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交通几何设计和信号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几何设计具体为:
对于平行流交叉口的各个进口,在进口直行车道前端的路口非机动车道处,且靠近主信号交叉口正中央的一侧设置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
所述信号控制具体为:
主信号交叉口机动车信号为两相位控制,所述两相位分别为东西直行和南北左转组成的组合相位以及南北直行和东西左转组成的组合相位;
左转非机动车的放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左转非机动车从起点安全岛经路口非机动车道行驶至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的过程,第二阶段为左转非机动车从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向终点安全岛行驶的过程;
东西直行机动车、南北左转机动车、东西左转非机动车的第一阶段以及上一相位行驶至东西进口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上的左转非机动车辆的第二阶段同相位放行;
南北直行机动车、东西左转机动车、南北左转非机动车的第一阶段以及上一相位行驶至南北进口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上的左转非机动车辆的第二阶段同相位放行;
主信号东西直行机动车相位绿灯比南北左转机动车相位绿灯迟起t时间,上一相位行驶至东西进口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上的左转非机动车辆在东西直行机动车相位绿灯启亮前完成放行,主信号东西直行机动车相位绿灯与南北左转机动车相位绿灯同时结束;主信号东西直行机动车相位绿灯与南北左转机动车相位绿灯结束后,东西左转机动车相位绿灯启亮;
主信号南北直行机动车相位绿灯比东西左转机动车相位绿灯迟起t时间,上一相位行驶至南北进口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上的左转非机动车辆在南北直行机动车相位绿灯启亮前完成放行,主信号南北直行机动车相位绿灯和东西左转机动车相位绿灯同时结束;主信号南北直行机动车相位绿灯和东西左转机动车相位绿灯结束后,南北左转机动车相位绿灯启亮;
所述时间t为:
式中:为左转非机动车在第二阶段从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到达终点安全岛的行驶轨迹长度,单位为m;Lv为直行机动车在主信号交叉口的行驶轨迹长度,单位为m;为左转非机动车行驶速度,单位为m/s;为直行机动车行驶速度,单位为m/s;
所述东西直行机动车、南北左转机动车、东西左转非机动车的第一阶段以及上一相位行驶至东西进口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上的左转非机动车辆的第二阶段同相位放行;南北直行机动车、东西左转机动车、南北左转非机动车的第一阶段以及上一相位行驶至南北进口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上的左转非机动车辆的第二阶段同相位放行;其具体过程为:
当主信号南北左转机动车相位绿灯启亮后:
西进口的左转非机动车从起点安全岛经南进口的路口非机动车道行驶至位于南进口的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东进口的左转非机动车从起点安全岛经北进口的路口非机动车道行驶至位于北进口的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
南北左转机动车通过主信号交叉口;
在东西直行机动车相位绿灯启亮前,上一相位行驶至东西进口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上的左转非机动车辆完成放行;
待东西直行机动车相位绿灯启亮后,东西直行机动车通过主信号交叉口;
主信号南北左转机动车相位绿灯和东西直行机动车相位绿灯结束后,主信号东西左转机动车相位绿灯启亮:
南进口的左转非机动车从起点安全岛经东进口的路口非机动车道行驶至位于东进口的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北进口的左转非机动车从起点安全岛经西进口的路口非机动车道行驶至位于西进口的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
东西左转机动车通过主信号交叉口;
在南北直行机动车相位绿灯启亮前,上一相位行驶至南北进口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上的左转非机动车辆完成放行;
在南北直行机动车相位绿灯启亮后,南北直行机动车通过主信号交叉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钩形转弯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的容量满足如下条件:
式中:Nmax为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所能容纳的非机动车数量,单位为辆;μ为非机动车流量波动系数;C为信号周期时长,单位为s;为左转非机动车交通需求,单位为辆/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673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