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节气液混合流态的混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6934.6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田红平;李松;李盛华;许剑;代琼曦;邹艳;吴刚;张志广;卢显圣;涂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00 | 分类号: | B01F5/00;F04B53/00;F04B53/20;F04B5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混合 混合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气液混合流态的混合器,混合器设置于混输泵入口与过滤器之间,所述混合器在其管道内设置两个可相对旋转的部件,两个部件均设置有通流孔,两个部件相对旋转以改变两个部件的通流孔贯通的流通面积,以改变气液混合流的流体速度达到均匀混合。本发明能实现对含气率0‑100%的气液介质混合的流态进行动态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输泵的工业应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气液混合流态的混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气生产输送过程中,由于混输泵输送的介质是气液混合物,泵入口的含气率变化剧烈,往往会出现段塞流、泡状流、环状流等不稳定流态,混输泵往往因为入口缺乏缓冲调节装置导致泵入口处含气率波动幅度大从而影响泵的工作性能。
目前现有技术的混合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不能针对不同含气率气液混合物进行动态调节;2)部件较多,结构复杂;3)调节均匀度会改变气液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气液混合流态的混合器,其能实现对含气率0-100%的气液介质混合的流态进行动态调节。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调节气液混合流态的混合器,混合器设置于混输泵入口与过滤器之间,所述混合器在其管道内设置两个可相对旋转的部件,两个部件均设置有通流孔,两个部件相对旋转以改变两个部件的通流孔贯通的流通面积,以改变气液混合流的流体速度达到均匀混合。
优选的是,所述混合器具体包括:
壳体,其具有水平的贯通通道并分别连通混输泵入口与过滤器,靠近过滤器侧的为入口,靠近混输泵入口一侧的为出口,所述壳体上具有下凹的环形槽;
内调节环,其下部为环状结构且从环形槽中竖直插入,所述内调节环的上部凸出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内调节环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孔洞;
外调节环,其下部和上部均为环状结构,所述外调节环下部从环形槽中竖直插入,所述外调节环恰好套设于所述内调节环外和环形槽内,所述外调节环相对的两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孔洞,多个第一孔洞和多个第二孔洞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内调节环和外调节环设置为可相对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两端通过法兰结构连通至混输泵入口与过滤器上。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为水平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壳体中部向外扩展延伸使得整个壳体形成十字型圆柱相互交叉的结构,所述环形槽沿竖向的圆柱向下凹陷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内调节环和外调节环均为下大上小的阶梯型结构,所述内调节环和外调节环的下部均恰好配合于所述环形槽中,上部均形成为连接驱动机构的操纵杆。
优选的是,所述环形槽向下凹陷至所述壳体的贯通通道下方形成环形卡槽,所述内调节环和外调节环的下端恰好配合于环形卡槽中。
优选的是,靠近气液混合流入口一侧的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贯通形成朝向出口聚集的倾斜状态,且靠近气液混合流入口一侧的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设置为锥形。
优选的是,靠近气液混合流出口一侧的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贯通形成直线型。
优选的是,所述内调节环和外调节环在其另外两个相对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一一对应。
优选的是,所述内调节环和外调节环的阶梯处设置有盖板,其与所述壳体的环形槽密封配合。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混合器在含气率0-100%的气液介质混合时,都可实现动态调节其混合均匀度,保证混输泵在相对稳定工况下长期平稳运行;同时,本申请的混合器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69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聚类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台区线损预测方法
- 下一篇:废活性氧化铝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