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塑模具清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8964.0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4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扬海;李正为;方红艳;张胜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兴天乐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C33/72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李明香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信***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清理 设备 | ||
1.一种注塑模具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激光器、空气干燥器、冷却装置和吹风装置;
所述外壳的内壁焊接有对称设置的激光器移动轨道,所述激光器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激光器移动轨道且通过电机驱动器沿着所述激光器移动轨道做上下平移运动,所述激光器用于向注塑模具的表面发射激光使附着在所述注塑模具表面的脏污微粒发生不同程度的膨胀位移,
所述空气干燥器位于所述外壳的内壁,用于对所述外壳进行除湿;所述冷却装置位于所述外壳的内壁并与所述空气干燥器关于所述激光器移动轨道对应设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使所述脏污微粒产生低温冷脆现象以阻止其产生形变,所述吹风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底面且位于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空气干燥装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壳体、用于封闭所述壳体的上盖、铰链、焊接在所述上盖外侧的把手、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模具支架、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上盖之间的密封圈,所述上盖和所述壳体均为金属材质,所述壳体通过所述铰链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模具支架由相互平行的四根杆件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中部设置有圆形孔和覆盖所述圆形孔的防尘网,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装置的吹风面积覆盖所述壳体的横截面,吹风方向自所述壳体的地面延伸至所述上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干燥器包括湿度传感器和微型计算机,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壳体内部空气湿度,所述微型计算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侧壁并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微型计算机用于接收所述湿度传感器监测到的湿度数据并将所述湿度数据与预设湿度阈值进行比对得出比对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的波长输出为1064nm,功率为200w,采用最大频率为50KHz的脉冲激光,所述激光器的扫描速度为1000mm/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干燥器为吸附式干燥器,所述外壳为开合的立方体结构。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清理设备的注塑模具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打开上盖,将注塑模具的上模和下模放在壳体内,在放置时注意将上模和下模分别放在激光器的两侧,并将待清洁的表面面向激光器;
关闭上盖,启动激光器,激光器沿着激光器移动轨道向上或者向下做一次平移运动,在平移运动的过程中完成对两侧注塑模具表面的扫描;
激光器完成一次扫描后,微型计算机向空气干燥器发送工作指令,空气干燥器开始工作,湿度传感器不断地将湿度监测数据传输给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将接收到的每个湿度数据与预设湿度阈值进行比对,当某一时刻接收到的湿度数据小于所述预设湿度阈值时,微型计算机向空气干燥器发送停止指令;
在微型计算机向空气干燥器发送停止指令的同时,微型计算机向冷却装置发送启动指令,冷却装置向壳体内部释放液氮,液氮迅速气化吸热,壳体内部温度迅速降低,脏污微粒发生低温冷脆现象,冷却装置工作20s后停止工作;
冷却装置停止工作后,微型计算机向吹风装置发送启动指令,吹风装置开始工作,在壳体内部产生向上的气流,发生低温冷脆的脏污微粒在气流作用下向上移动,最后被上盖底面的吸附剂捕捉,或者附着在上盖中央的防尘网上;
打开上盖,取出上模和下模,完成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兴天乐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兴天乐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89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氧树脂共混改性有机硅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坡度提取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