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耐磨、抗挤压采煤机屏蔽监视橡套软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9508.8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8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松;丁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24;H01B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国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696 | 代理人: | 徐博 |
地址: | 238300 安徽省芜湖市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耐磨 挤压 采煤 屏蔽 监视 橡套软 电缆 | ||
本发明涉及高性能、耐磨、抗挤压采煤机屏蔽监视橡套软电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耐磨、抗挤压采煤机屏蔽监视橡套软电缆,包括护套和位于护套内的填充防护层,护套和填充防护层之间设置有凸齿组件,凸齿组件包括第一三角条和第二三角条,当电缆受到挤压时,护套将挤压力传递到第一三角条上,使多个第一三角条向中心运动,此时两个第二三角条的顶点在第一三角条的两个斜面上,第一三角条将力传递到第二三角条上时,第二三角条受到斜向的力,通过力的分解,斜向的力被分解为向心挤压力和切线方向的力,传递到填充防护层上的向心挤压力比护套受到的挤压力小,从而保护填充防护层内的监控线芯、控制线和动力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性能、耐磨、抗挤压采煤机屏蔽监视橡套软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性能、耐磨、抗挤压采煤机屏蔽监视橡套软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而MCPJ电缆适用于额定电压Uo/U为19/3.3KV及以下采煤机及类似设备装置作电源连接。
根据专利号201811018429.8,公开了采煤机屏蔽监视编织加强型橡套软电缆,包括外护套,所述外护套的内部设置有内护套,且外护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外绝缘层,所述内护套与外绝缘层之间设置有纤维编织层,且内护套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主线线芯金属/纤维屏蔽层,所述内护套与主线线芯金属/纤维屏蔽层之间设置有抗压层,所述主线线芯金属/纤维屏蔽层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通讯线芯绝缘层,且主线线芯金属/纤维屏蔽层的内部以通讯线芯绝缘层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安装有三个主线线芯绝缘后绕包包带和一个控制线芯绝缘后绕包包带,所述通讯线芯绝缘层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通讯线芯导体,且通讯线芯导体与通讯线芯绝缘层之间设置有通讯线芯屏蔽层,三个所述主线线芯绝缘后绕包包带的内部均安装有主线线芯绝缘层,且三个主线线芯绝缘层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主线线芯导体,所述控制线芯绝缘后绕包包带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阻燃填充绳,且控制线芯绝缘后绕包包带的内部以阻燃填充绳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安装有六个控制线芯绝缘层,六个所述控制线芯绝缘层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控制线芯导体,通过将动力线芯和辅助线芯采用5类镀锡铜导体,且绝缘标称厚度0.7mm,其中控制线芯采用色带分色,同时外护套平均厚度不小于4mm,内护套平均厚度不小于2.4mm,使电缆的抗张强度不小于6.5MPa,抗拉强度大于等于5N/mm,在电缆的内部设置了采用带包层+金属/纤维编织的绝缘屏蔽层,纤维分三色,便于区分,而金属屏蔽层兼做地线,实现导电绝缘剥开后,导电粉不粘在芯线护套上,进而解决了电缆分相导电橡胶与电缆芯线绝缘之间出现粘连现象的问题,同时提高了电缆的抗张强度和抗拉强度,实现电缆适用于环境温度在-40-40°C之间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在内护套的内壁上设置了抗压层,电缆缠绕在电缆轴上时,抗压层通过其内部的压缩弹簧和海绵层的弹性性能,能够有效的保护电缆,使电缆内部产生一定的缓冲力,进而防止电缆在缠绕过程中芯线护套和屏蔽层发生损坏断裂,保证电缆正常使用,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当采煤机屏蔽监视橡套软电缆在使用时抗挤压能力较小,不能很好地保护内部芯线,在长时间使用后,部分受到挤压的电缆会被压扁,导致内部芯线受损断裂,造成电路断路,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会危机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耐磨、抗挤压采煤机屏蔽监视橡套软电缆,能够减少内部芯线受到的挤压力。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性能、耐磨、抗挤压采煤机屏蔽监视橡套软电缆,包括护套和位于所述护套内的填充防护层,所述护套和所述填充防护层之间设置有凸齿组件,所述凸齿组件被装配用于将部分挤压力分解成切线方向的力,减少所述填充防护层受到的压力,避免设置于所述填充防护层内的动力线和控制线受到挤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95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